在驚聞郭開發表了一番若為富貴他也想效仿龍陽君走對方走過的路,奈何沒有龍陽君那么好命,生了一張讓人見了便心生憐惜的美麗姿容的為了財他什么不能干的驚人之語后,李斯當日便頭皮發麻的悚然與郭開告別回秦,甚至連后續的五國合縱攻秦統帥之職究竟任命到誰的身上這一重大事項都沒有跟進關注,生怕自己和此人多待久了以至自己節操下限也全部都蕩然無存。
反正等到他回到秦國以后,也能夠知道這個大差事落在了誰的身上。
只不過雖然趙王昏庸無能,郭開這位如今趙王身前的第一大紅人又如此的輕易教人收買,進而影響趙王決策一事實在是非同一般的一言難盡,能夠活生生的把攤上這樣一個主兒的愛國忠臣給氣死又氣活,然后再氣死,但是不得不說的是,趙王如此德性,對于秦國,秦王,為秦所謀的他來說那可當真是一件值得大設宴席的幸事。
李斯心道,從前他只是聽聞,如今這位趙王耳根子軟,容易被人帶著節奏走,可是如今自己暗中來讓趙國這么一遭卻發現傳聞可是太過名不副實把他名聲傳的實在太好聽了。
但如此倒也算是成全了秦國的大業,為秦君祖祖輩輩都在朝著一起奮斗的夢想添磚加瓦。
趙國必亡于現任趙王趙偃之手。而亡趙者,則自然是他所侍的君王。秦王,嬴政。
而眼下,原本楚王極力推薦的五國合縱伐聯軍主帥廉頗不忍受辱,當場摔甲而去。失去了這位經驗老道的名將,本就是一盤散沙的聯軍能力再削減三分,以秦軍之勇猛,必能打的這些烏合之眾節節敗退,滿地找牙。
本次合縱主導的趙國的將領,能夠值得讓秦國另眼相待一些的,也不過就只有揚名已久的廉頗和如今風頭正盛的李牧了。
但即便如此,也不過只是若由這兩人領軍,秦軍的傷亡會更大,而不是會敗北。
何況這一次這兩人是無緣這合縱攻秦的戰場了。
廉頗如今已被趙王氣走,而趙王當眾羞辱廉頗之事,若當傳入趙國邊境,李牧得知那一刻,也必當感到心寒。
廉頗身為為趙國立下赫赫戰功的老將,最后尚且卻落到如此待遇,這怎么能夠不讓趙國心中一腔熱血的將士們心寒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便正是這個道理。
而至于其他幾國,誠然,這些國家之爭也并非是找不到可用的領兵打仗之人。譬如魏國,就有著一位幾年前才剛剛統兵敗秦的信陵君,聲震天下。
只不過可惜,雖然有著信陵君這樣的一個支楞的大才,但魏國也依然是爛泥扶不上墻,強盛不起來。
或者更加準確的來說,應當是魏王爛泥扶不上墻,是個典型的狡兔死,走狗亨選手,當年魏國被攻,魏王求著久居趙國的信陵君回來救國,拜人家為上將軍,然后才剛敗退了秦國以后就翻臉不認人,害怕本為他兄弟,同出宗室的信陵君謀位,便奪了人家的兵權,致使信陵君徹底的對魏王灰心,日日沉迷酒色,借酒消愁。
而如今幾年過去,便是曾經再勇武不凡的將軍,沉迷酒色幾年后,人也該廢了。
再或者又如楚國,其實楚國如今有一個算式和王翦同領階段的項燕,是世代為楚將的項氏一族的新生輩將軍,名聲也很不錯,毫無疑問,這也是一個會很優秀的將軍。但,只可惜,他的同輩人,是更勝一籌的王翦。
而韓國與燕國,相對下來則就要顯得平平無奇了一些,乍一提起,不去進行細想的話,是真的數不出來有什么出色將領。
坐在返歸秦國的馬車上,李斯在心中盤算著合縱的五國軍事方面實力,越想越覺得這五個是在作大死,朝著自尋死路的路上越走越遠。
櫟陽。
這兩日由于大秦暫且閉服升級,玩家無法上線的緣故,少了那些見到什么都能夠喳喳呼呼,總是在驚奇“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真是太牛逼了”的玩家們,整個櫟陽相對于往時他們在的時候都冷清了不少。
不過雖然玩家們不在,但是櫟陽各方面該往下進行的諸如燒磚,建房,修路等等一系列工作,卻是完全沒有因為他們的不在而停止下來。充其量也就是有著“不死之身”的“天兵天將”們不在,磚窯那邊的工人們做事都是變得小心再小心,畢竟現下如果弄出什么重大事故的話,可不會有著無數條命的人給他們擋災。
而趁著閉服的這段時日里,李曦也是讓櫟陽令把她要的幾個新場地給安排好,那玩家嗎再回來以后可以直接“拎包入住”,直接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