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良機”隆明帝不止一次對女兒細致若微,洞若觀火的能力贊嘆過,這也是他愿意在朝政上多和這個女兒聊聊的原因。其實很多時候他覺得自己不是在和女兒聊天,而是身邊多了個謀士,他正在和自己的謀士商談政事。
“您覺得什么良機能夠讓北齊傾巢而出,并且等這么長時間。”喬微抿了口茶,潤了潤嗓子繼續道“說句不敬的話,兒臣覺得這個良機應當是應在您身上,若是您出了什么意外,依照大盛現在的情況,大盛絕對會出現動亂。”
說到這喬微就不再說了,只道“再說下去,恐怕就要先讓您恕我大不敬和妄議朝臣之罪了。”有些話對于隆明帝這樣的聰明人來說只要點到為止就好。
隆明帝豈能不知道女兒話中的意思,他若是出了什么事,到時候昌國公府肯定會扶持五皇子上位,三皇子的母家手握部分兵權定然也會不憤,到時兩家刀兵相向,還有大皇子,他本人雖然懦弱母家也無助力,但長子的身份擺在那里,宗室總是會推舉他上位。
到時候他這三個皇子,各自為政,國家動蕩,大盛國政內憂,哪里還有什么兵力去對付外患最終的結局就是邊關失守,北齊攻進大盛,至于最后大盛會不會滅國就要看天意了。
“不錯,若是他們真的在等待時機,一定會從朕的身上做文章。”隆明帝點頭,“北齊在大盛一直有暗探,朕最近會命人徹查。”
“父皇心里有數就好。”喬微看著隆明帝將此事放在心上,也不再說什么。
倒是隆明帝想了想,還是問道“你覺得如果你是這些暗探,應該會選擇什么時候下手”
“儒會。”喬微答道“我大盛宮墻守衛森嚴,他們北齊的暗探要是真有那個本事,早就進了皇宮刺殺,也不用等到這個時候,所以應當會落在儒會上。”
說到儒會,喬微不得不說道“儒會之事雖說父皇只和國子監商議過,但也并不算機密,這前去各地請各大家的人手以及參加儒會要準備的各樣東西,就不可能被保密。”
“只是到底是何人透露這個消息,父皇最好還是查一查,畢竟北齊只道的太早太及時。”喬微說道。
隆明帝本來就對此有疑心,聽了喬微這么說自然更記在心中。
“朕會讓人傳出消息,儒會最后一天朕會到場。”隆明帝心中已然有了計劃,至于昌國公那里,不用喬微說,他自己籌謀了那么久,甚至這場儒會就是為此專門設立。
如今這些事情都湊巧趕在了一起,可巧也有巧的好處不是嗎
“你三日后去接方莫鈞,可想要要怎么說服他了嗎”隆明帝說起儒會之事,儒會他籌謀良久,為的是一說君臣之道,二說儲君立嗣,三說這黨派之爭,當然還有其他許多問題,但前兩者最為重要,昌國公府最近行事屢屢越界,朝堂中儲君立嗣爭斗不休,他現在想想就覺得頭痛,所以想要借儒會從立法上說明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