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不過是治國之道和禮法尊卑。”方莫鈞說道,歷屆文會所探討的不過都是這些,就是偏也偏不到哪里去。
“不錯。”喬微點頭,“治國之道,本宮不叮囑方先生什么,這些都是各抒己見,當然除了方先生,這次還有不少法學大家和道學前來,儒道法之爭,父皇愿意聆聽,各位先生都可以各抒己見,畢竟都是為了大盛和萬千百姓,沒有誰對誰錯,先生有何高見不必顧及,闡述己見就好。”
方莫鈞聽后沉默思索,沉聲道“所以公主的意思是要草民在這禮法尊卑做文章了”
他雖遠在山東,對京中的局勢并不清楚,卻也知道隆明帝和昌國公府的明爭暗斗,他本不想卷入這漩渦中來,卻不想這才進京都就被喬微找上。
“哪里是做什么文章,不過是讓方先生直言不諱,給京都之人講一講君臣之道,說一說黨錮之禍,說一說何為君子之德,臣子本分。”喬微聲音徐徐,從容不迫,“儒家所言君君臣臣,綱常倫理,這些誰又能比身為儒學大家的方先生更懂得不是”
“如今朝中一些人常以君子自居,自覺功勛卓著,很是忘了一些臣子本分。”喬微說完后,對著方莫鈞一笑,“方先生身為儒學大家,應當是比其他人更明白君臣之道,這也是方先生身為儒學大家的本分不是嗎”
方莫鈞被喬微這些話弄得一噎,君臣之道是儒者一直倡導的,他身為儒學大家,若是不遵循君臣之道,豈不是不配此名
“君臣之道,恩義為報,這個道理公主可懂”方莫鈞身為當世大儒,豈能沒有應對之言。
聽到這話,喬微也不慌張,方莫鈞此話出自孟子,就是那章著名的君臣手足論。
“父皇視臣子如手足,高官厚祿,封爵禮遇,對待功臣,從不吝賞賜。”喬微直言道“方先生可在京都打探一下,父皇是何等善待有功之臣,而有些臣子卻自恃戰功累累,居功自傲,不將皇權放在眼中,這些人又以君子自詡,自結黨羽,先生想想,這是儒家倡導的君臣之道儒家先圣可有教導過這樣的君臣之道”
看著方莫鈞沉默,喬微接著道“先生若是不信,可在這京中打探一下,父皇對功臣的態度,還有這朝堂之上的局面。”
“本宮不求先生別的,只希望先生能夠在這儒會之時,明確君臣之道,讓朝臣明白該如何敬重君王。”喬微看著方莫鈞說道“這也是先生身為儒者的本分。”
“先生好好想想本宮今日之話。”喬微說完后起身,在最后道“進京一次,先生在儒會上所思所言,都應當慎之又慎,切莫為了當初在官場上的一些不愉快,壞了先生的名聲和儒家的道義。”
“公主這是在威脅在下”方莫鈞說實話今日是有些怒氣的,被一個小輩壓著怎么會不憤
“不是威脅。”喬微言道“只是好言相勸,也是在為先生著想。最后給先生一個忠告,這世上的大儒不止先生一人,若是先生不愿,本宮亦能找到其他儒者在文會上辯言。”
“若是先生愿意,本宮承諾,先生日后的名聲會更勝,也會更尊崇,先生的子侄后輩、弟子門生亦能被器重。”喬微說完后,就不再言其他,直接離開。
恩威并用,軟硬兼施,歷來是上位者慣用的手段,喬微更是用得極為嫻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