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議劉尚書所言,此文堪為第一。”蘇階拱手道。
之后其他人也都表了態,雖然有些人覺得喬微的觀點有些太過好戰,但文筆和內容確實比其他人高出許多,自然也都跟著附議。
訂好了狀元郎,這些人又向隆明帝推薦了榜眼和探花,分別是韓明和一位叫做曾磐的學子。
按照慣例,之后是傳臚大典,唱完名次張貼完黃榜后,隆明帝召見一甲前三名。喬微三人這個時候才能踏入大殿之中。
隆明帝看著走進來的行完禮的三人,對著女兒笑道“你可是玩鬧夠了,還不回朕身邊來”
這讓在場的文武百官不明所以,但一些高位的官員卻注意到了喬微,畢竟他們很多都在臨安宮或是各種地方見過這位最受寵的安國華陽公主。
喬微只好上前對著隆明帝行了一禮,拜道“兒臣華陽見過父皇,父皇長樂無極。”隨后在隆明帝和藹的笑容中走到隆明帝身邊,對著下首的眾臣福了福身子,“諸位大人好,得父皇恩典,我以林微之名參加科舉,在此多謝幾位大人對我文章的賞識,不勝榮幸。”
此時下面的朝臣已經沒有了剛才的安靜,雖說朝堂之上不得喧嘩,但下面低聲的議論卻免不了,很多朝臣對當朝公主得了狀元郎表示接受無能。
很多御史當面提出不合禮制,但卻被隆明帝直接擋了回去。
“是朕的恩典。”隆明帝正處在女兒三元及第的喜悅中,怎么會喜歡被潑冷水,這個時候誰說反對的話,就是在得罪隆明帝。
當然除了御史外,端王一系也對此十分不滿,喬微畢竟是惠王的嫡親兄妹,雖說兩人關系不佳,但嫡親就是嫡親,有這么一個親妹妹在,還能蠱惑地隆明帝同意這樣兒戲之舉,對端王來說可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除了御史之外,對喬微這個狀元郎的名分最為反對的就是端王一系,他們看重的倒不是一個小小的狀元郎身份,而是喬微對隆明帝的影響力。
對此隆明帝的回應是,“朕為社稷簡拔有識之士,可事實證明這么多的學子連朕的女兒都不如,你們此事不合規矩,朕倒是要問問你們有沒有才學,你們當年可曾寫出過這樣的錦繡文章,連朕不到及笄之年的女兒都比不過,你們又有什么臉面站在這朝堂之上為朕分憂呢”
這話說得就重了,說實在的,朝堂重臣多是進士出身,但能夠三元及第的一個也沒有,就是狀元郎也寥寥無幾,狀元郎只是聽著好聽,官運亨通的狀元郎并沒有幾個。
聽到隆明帝如此疾言厲色的話,下面的朝臣只能跪下請罪,口稱惶恐。有時候人就是有逆反心理,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不管是百姓還是君王,比如隆明帝現在,那些彈劾女兒科舉違反禮法之說更讓隆明帝覺得女兒才學的可貴。
蘇階和林觀看著隆明帝震怒,對視一眼,上前道“陛下息怒,公主之才,臣等素有耳聞,臣若是記得沒錯,公主應是三元及第,這在本朝可是前所未有的大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