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都聽您的。”
接下來的三年,隆明帝以調養身體為由搬出了皇宮,直接住到了京郊的行宮里休養身體,除了太女和宗親外,基本上不見外人,就是朝臣除非必要也不會召見。
在隆明帝的全力支持下,喬微直接掌控了大局,整個大盛都在喬微的掌控中。鬧騰最歡的惠王一黨就如同跳梁小丑一般上不得臺面。
三年后,隆明帝退位,稱太上皇,太女即位改年號為華興,史稱華興帝,也開始了后世史書上最著名的華興盛世。
對于剛剛即位的華興帝,她想要的改革之路已經揚帆起航,無論是她想要的土地和避稅改革,還是韓明一直想要倡導的普法和完善律法等,又或是建學堂、開學院,普及文化教育等等,這些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就連她倡導的大航海也沒有遭到太多的反對,這些都源于當初的土地兼并得到了緩解,大盛國富力強,她又大權在握,在一定程度上君王的獨斷也間接鎮壓了反對的浪潮。
可是,盡管這位英明的女帝,手腕和謀略樣樣不缺,將國家治理地有聲有色,但也掩蓋不了其最大的短板,那就是女帝至今未婚,當然也沒有子嗣。
子嗣傳承,是國之根本。原本在喬微還是太女的時候,朝堂上就討論過此事,后來隆明帝明確表示太女不婚,過繼子嗣,朝臣從沒有說話。
如今喬微繼位,對于下任儲君,朝臣的態度一般分為兩派,一派認為她應該生子,一派認為她應當過繼。喬微沒讓這些人爭論太久,直接搬出圣旨,要接所有親王家中六歲以上十二歲以下的孩子入宮撫養。
一時間,朝中似乎在立儲之事上又開始了站隊,讓喬微有些厭煩。喬微大權在握,選儲君一事她也有自己的打算。
看著站在自己面前排成一排的蘿卜頭,喬微最終指了指一身親王世子服的小少年,笑道“阿純過來讓朕看看。”
“給陛下請安。”恪親王世子對著喬微恭敬地行了一禮,他是當初太上皇五皇子逼宮時恪親王妃肚子里的孩子,也是恪親王的嫡子,他父王母妃一直說陛下是他的救命恩人,在喬微沒有登基的時候,他就和這位姑母很是親近。
“幾日不見,又長高了不少。”喬微對下面的孩子似乎視而不見,只對著恪親王世子問話,“書讀到哪里了”
下面的恪親王世子都一一回答了,倒也不怯場,對下面那些嫉妒與探究的眼神也并不在意,一個小孩子能做到如此鎮定,已經很不錯了。
喬微對面前恪親王世子的反應頗為滿意,這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不管是血緣還是名分,還有一點就是她和這個孩子有一段淵源,也是她最親近的孩子。
事實上恪親王世子的身份對這個孩子來說一直有些尷尬,身為太上皇長子的嫡子,恪親王世子從出生那一刻起似乎就預示著很多,比如恪王有了嫡子,在子息上比其他皇子更有優勢,很多支持長子繼承制的朝臣拿他的出生大做文章。后來喬微繼位,恪王一家更加低調,若不是新帝多加照拂,處處優待恐怕朝堂很多人都覺得恪王是新帝的眼中釘了。
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恪親王世子比一般孩子更加沉穩,也更加懂事。
在立儲之事上,蹦跶地最歡的還是惠王,到現在喬微都沒有處置惠王,不過是念著林妃,也是現在的林太后,照顧好母親是原主的心愿。
只不過惠王拎不清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惠王現在特別致力于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儲君,朝中的支持者也不少,畢竟惠王和她是一母同胞,論起血緣親疏惠王的孩子和她血緣更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