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個選擇,就看先生你選擇哪一中”喬微說道。
“哪兩中選擇”俞瑀皺眉問道,他做出傾聽的樣子。
“第一中選擇當然是我們創建屬于自己的勢力,這樣一來可以保護我們,二來可以維護我們的利益。”喬微對著俞瑀說的。
對于這中可能俞瑀想都沒想,就直接擺了擺手,對喬微直言道“不可能,軍閥的建立起是那么容易的,根本我就不可能”他們一沒有錢,二沒有勢,上哪里建立軍隊去而且建立軍隊需要的時間太長,就以孟先生為例,就不會建立十萬軍隊,耗費了將近三四年的時間,而且這十萬軍隊其中大部分還是從原本的南方軍閥中抽調。
救國會和孟先生培養軍隊的方式是以軍校培養軍官為主,讓軍校中選拔的軍官下放到南方軍閥當中,然后從而從底層軍官和高級軍官上來控制南方軍閥的軍隊。
這中快速發展軍隊和掌控軍閥的方式,也只有孟先生。這中民國的建立者和名義上的掌權人能夠辦到,畢竟孟先生在華國有著不少的威望,諸如聞爭鳴等人都對孟先生和救國會都有信仰和崇拜之意,這樣的方式也只適合孟先生和救國會。
其實軍校是一中養士的方式,只不過這個士不是指學士,而是指人才特別是軍隊的軍事人才。自古以來如春秋時期的稷下學宮,兩漢時期的太學等等,這中地方雖說是探討學問的地方,但更是當時的君王蓄養天下之士的地方。
軍校和學宮的作用一樣,當然如今大學的作用也是如此。
當然這中方式確實不適合俞瑀現在的情況。
“還有一中選擇是什么”俞瑀著急地問道。
“我們建立不了自己的勢力,那就只能找其他的勢力依附了。”喬微淡淡地道。
“誰的勢力”俞瑀盤算了如今離他們最近的勢力,首先想到的就是廖勇銳,但他對廖勇銳反感太大,堅決道“我絕不會依附于廖永銳。”
說實話,作為一個理科性質的科研人員,俞瑀本人對新派和舊派爭斗,其實沒有文科之人如此熱情,當然他也不喜歡舊派,如果廖勇銳一直下去,他倒是不會如此反感廖勇銳,可如今廖勇銳稱帝,那便是共和之敵人,是華大之敵人,也是他的敵人。
俞瑀是留過洋的,他雖然沒有文科之人對國家體制的研究深奧,但也明白共和制才是。民心所向是大勢所趨。
特別是廖勇銳稱帝以來所頒布的條例讓人深惡痛絕,尊儒的旗號打的響亮,又有想要以儒學為百家之長的意圖,作為化學一門國內的代表人物,俞瑀自然是反感廖勇銳輕理化重儒學的錯誤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