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小月端起豆漿喝了幾口就喝出來是胡同那邊張大爺的手藝。
張大爺和張大娘兩個人做豆漿已經很長時間了,在胡同里速來是讓人交口稱贊的,現在年紀大了也是老當益壯,不愿意放棄這樣的營生。
兩個人的兒子也頗有出息,現在在外頭做買賣,雖說長時間不回來,但是給老兩口的留下的錢確實不少。不過兩個人念舊的很,就想要讓鄰居們喝上一口熱乎勁兒。
不得不說自己回到村里這么長時間,現在喝到這口豆漿實在是有些想念呢
在這個時代喝口豆漿可不像是在現代有各種的豆漿機之類的機器,那都是石磨碾磨出來的。
張大爺和張大娘當天晚上就已經把豆子篩選好,天不亮就起來把它們浸泡上,然后就開始用石磨磨。
像這樣原汁原味的東西,要是在現代,那可是很難找了。當機器全部代替了手工,像那種淡淡的人情味兒也就迅速消散掉了。
舒舒服服的把飯吃完之后施小月把從村里帶回來的東西收拾了下。
她收拾的那些東西大多都是些吃食這些李建勛是插不了手的。就算是真的讓李建勛幫她收拾了,她也放心不下。像他那樣粗手粗腳的大老爺們兒若是把那些保質期短的放在了最里頭找不到了,到時候發霉了可就全都浪費了,所以還得細心些比較好
像是娘要鹵好的肉,那一盆盆的做剁椒菜再就是做得特別精小的小零食,這些都是給施小月平常解饞填肚子的。
特別是劉阿巧,在這樣的事情上特別上心,只因為從一開始施小月懷孕的時候劉阿巧就是跟在身邊的。
可以說是一天給小月做四五頓飯,把她照顧得妥妥當當的。
但是現在只有夫妻兩個人在家,劉阿巧總是有些不放心,生怕她肚子餓著了
再就是那些她跟李建勛的衣物也需要妥善的收拾好,以便于準備過冬。
至于其他的大件或者是搬起來比較笨重的,施小月沒有去碰。她現在的身體還是有數比較好,省得閃了腰。
所以等她出門的時候正是日頭好的時候。難得有這樣好的天氣是小月出門的時候就瞧見胡同里扯了線,在上面晾著衣服
平常可能家里的院子夠用,但是有這樣好的日頭可不能浪費了。那些勤勞的婦女們就紛紛把衣服倒騰出來洗了個遍,等到院子里晾夠了,自然也就晾到了外頭。
所以她出門還能碰上好幾個拿著木桶來晾被子的。
“小月回來了哎喲,這個肚子可真是有福氣呀”有婦女看到她眼睛都亮了。
施小月下意識的手摸上了肚子。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看出來有福氣的說是肚皮尖一些像男孩兒,圓一些會像是女孩兒。
因為他們家都不是特別看重孩子的性別,所以也沒有仔細去看不過嘴上施小月還是答應著,跟他們好好寒暄了幾句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