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神,即神韻。
任何藝道若無神韻,就可以說無靈魂,無論是詩詞文童,還是琴棋書畫,皆離不開神韻二字。
無神韻,即無生命。
倘若樂舞失去了神韻,就失去了樂舞最重要的光彩,發揮不出任何的威力。
“我將我享,”
“維羊維牛,”
“維天其右之”
“儀式刑文王之典,”
“日靖四方。”
“伊嘏文王,”
“既右饗之。”
“我其夙夜,”
“畏天之威,”
“于時保之。”
赫連山高唱,充滿韻味的歌聲隨風雪而飄蕩,率眾舞者手持君子劍,奮臂擊刺,猛烈頓足。
他們一擊一刺,一擊一刺,連續做了四次。
此時,赫連山和周昌身上的光暈更亮了,乃是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力與形合,神韻之具體。
且,二人在擊刺間,眼睛聚、放、凝、收、合,恰恰到好處。
所謂,形未動,神先領,形已止,神不止。
封青巖看到夜空中的威武身影,似乎又凝實幾分,散發出來的威武氣息更強濃烈了。
而琴棋書畫的威力,又強了一分。
“文王既勤止,我應受之。”
“敷時繹思,我徂維求定。”
“時周之命,於繹思。”
赫連山、周昌等人充滿韻味的歌聲,在夜空中回蕩,與鼓聲交織在一起。
此時,他們的動作變得舒而不緩,緊而不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或是輕重,或是緩急,或是長短,或是頓挫,或是符點,或是切分
此乃勁也,樂舞運行之節奏。
倘若勁運用得好,有如畫龍點睛,可使形已止,而神不止。
封青巖看到,武王身影又凝實一分,琴棋書畫再強一分。且,在武王身影四周,竟然浮現一個個模糊的虛影
“於皇時周,陟其高山。”
“嶞山喬岳,允猶翕河。”
“敷天之下,裒時之對,時周之命。”
此時,赫連山、周昌等四人的動作,千變萬化起來,讓人撲朔迷離,瞬息間動感萬變。
此乃律,即反律。
即逢沖必靠,欲左先后,逢開必合,欲前先后。
無論是一氣呵成、順水推舟的順勢,還是相反相成的逆向運勢,赫連山和周昌二人皆展示了樂舞的圓、游、變、幻之美。
這正是舞律之精奧之處。
夜空中,浮現在武王身影四周的虛影越來越多,越來越凝實
“於鑠王師,遵養時晦。”
“時純熙矣,是用大介。”
“我龍受之,蹻蹻王之造。”
“載用有嗣,實維爾公允師。”
當赫連山和周昌舞到此時,武王身影四周的虛影,驀然化為無數兵馬,持著金戈騎著鐵馬,從夜空上殺下來。
“武武武”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不過頃刻間,四周的惡鬼就被歸來的戰魂斬盡
此乃武王點兵
注武功,是指軍事方面的功績,不是指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