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剛亮時,封青巖就尋了一處山峰,面朝東方而誦詩。
在險峻的蜀道上,又快趕慢趕數天,終于到了天下有名的蜀中要塞劍門關。
因其山峭壁中斷,兩崖相,如門之辟,如劍之植,故名劍門。只見劍門山兩側,群峰雄偉,山勢險峻,壁立千仞,窮地之險,極路之峻。
此為扼入蜀的咽喉。
由于它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牛車駛在上面令人心驚膽戰,生怕一不小心就被風吹下萬丈深淵。
“此便是大名鼎鼎的劍門關樓。”
在牛車駛至劍門關前時,封青巖、子雅琴走下牛車遠遠觀看,見到雄偉的關樓上,有不少氣質不凡的白衣背劍青年。
遠遠看著如若一柄出鞘的利劍般。
“這些便是劍閣的弟子。”
子雅琴打量白衣背劍青年道。
“這些劍閣的弟子,看著倒是不凡。”封青巖有些詫異,接著感嘆道“此處真是一人當關,萬夫莫開啊。”
“傳聞劍門關由蜀國和劍國共同鎮守,看來的確如此了。”
子雅琴點點頭,一邊走一邊道“入劍門關后,有兩條路,一是向南,是入蜀二是向西,是入劍國。”
“不過入劍國,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上百里長的棧道。群峰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且由劍閣的弟子鎮守,根本無法闖”
“傳聞劍國人人習劍,人人乃武者,若不是急著去幽都,真想到劍國看看”
子雅琴說著劍國的一些傳聞。
封青巖同樣好奇不已,想不到周天下還有不修圣道,只修武道的劍國
一陣后,封青巖和子雅琴便排隊入關。
“子雅君藝”
“封三鼎”
在過關時,封青巖和子雅琴之名,立即轟動整座劍門關。
即使是一向自持高傲的劍閣弟子,亦跑來圍觀,對封青巖和子雅琴兩人指指點點。
不過亦有劍閣弟子不屑一顧。
其實,這是封青巖和子雅琴有意為之,讓人知道他們來蜀了。
入關后便一路向南而去。
劍門南是一片開闊的坡地,兩邊臨溪,一邊靠山,與劍門關遙遙相望。向南行,走翠云廊林蔭大道,只見翠云廊古柏參天,尤為茂密,隱隱有人煙
走著走著,便迷路了。
這讓封青巖等人實在無語。
從葬山行至蜀中,至少有三四萬里,不見迷路,但剛剛入蜀就迷路了。
“天色快黑了,還是尋個地方休息一晚。”
封青巖道。
“先生,前面有個村子,吾等可以去投宿。”九歌道。
“子雅兄如何”
“好。”
片刻后,牛車便來到一個不小的村子,村民的穿著和周天下相差不算大。
因有牛車的到來,不少村民探頭圍觀。
“敢問老丈,可否借宿一晚”
封青巖走到隱隱為首的老人前行禮道。
疑似為族老的老人,持著拐杖打量著封青巖等人,搖搖頭道“汝等還是走吧,今晚最不要在此投宿”
“為何”
封青巖詫異問。
“走吧,走吧。”
老人搖搖頭,揮手道。
“不好,夭夭小娘子跑了。”
有人跑來焦急喊道。
村民聞言大驚,頓時慌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