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桃“好,那我們到時候多買點帶回去”
大家聽到,都驚訝地看過來。
烏桃便解釋說“他廚藝很好,什么都會做,我們平時都是自己做飯吃啊。”
自從兩個人住在一起后,經常一起買了菜來做飯,她現在也進步不少,兩個人一般是分工合作。
大家有些不可思議地看向葉蘊年,畢竟像自己這種會做飯很正常,都磨煉出來了,但是葉蘊年竟然會做飯,而且廚藝也不錯,甚至仿佛他比烏桃還能干的樣子,實在是說不出來的感覺。
只是看他,卻始終神情輕淡,好像沒什么表情,只有面對烏桃的時候,才會笑的樣子。
大家也就不敢多說什么了。
吃著小點心,便說起分開的這幾年,話題一打開,之前的尷尬便消散了,大家甚至激動起來,各自問起這幾年經歷,最后不知道怎么說起烏桃,就有同學激動地說“我們前一段還在學校聽到一個報告,是關于中國計算機發展潛力分析的,里面就提到了你們公司,認為你們公司將來很有前途,我竟然還聽到他們提起你的名字,你知道嗎,當時我很驚訝,覺得不可思議,我竟然從美國大學里聽到了你的名字”
烏桃對此,倒是沒覺得多稀奇,她的公司在西方發達國家人眼里估計還不夠看,人家提起來,其實更多的是對一個貧窮封閉國家的關注,這就像城里人關注到某個貧窮鄉下人竟然也穿上了棉猴。
當下便笑著說“我們現在比起國外還落后很多,也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只能慢慢學習進步。”
大家倒是很感興趣,便詳細地問起來,烏桃也就給大家介紹,說起這次美國之行的目的,是要學習美國先進的電子制造經驗,又說起自己已經收購了香港的生產線,去年已經開始投產了,在大陸建生產線了。
大家一聽,自然驚訝得不輕,計算機這種高科技,國內別說生產,以前見都沒見過,大家可都是記得當年老教授們來美國采購幾臺機器的艱難,結果現在中國竟然能生產了。
烏桃看著大家驚訝的樣子,笑了“你們來美國六年了吧,這六年里,你們在發展,我們的國家也在發展,可以說日新月異,也許你們可以考慮回去看看。”
她這一說,大家在驚訝之余,面面相覷,都有些感動。
童荷更是感慨連連“我們來美國,其實也就是一個螺絲釘,就那么混著,干不出什么大成就來,反而烏桃,在國內,把三合科技搞得轟轟烈烈,沒想到現在都有自己的計算機生產線了。”
這可是一樁大事。
烏桃笑了“我們現在也有了互聯網,已經陸續向德國、美國以及其它幾個國家通了信息。”
她這么一說,大家都興奮起來“對對對我們看到了我們看到了,那是來自中國的問候,聽說是葉教授投資做的,這件事我們在報紙上看到了”
美國的報紙也刊登了,二百年的閉國鎖國后,飽經滄桑的中華大地開始放眼世界,要主動走出自己一手鑄造的萬里長城,向這個世界發出了第一聲互聯網的問候。
這是一個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融入世界舞臺的聲音,這個聲音讓西方發達國家終于明白,曾經那個落后的國家在悄無聲息中站起來了。
想到那些報紙的評價,大家眼里竟然有些濕潤了,雖然身在海外,且打算扎根在這里,但畢竟那是生養自己的地方,曾經生命中大喊著的實現四個現代化是根扎在骨血中的。
知道自己的國家也有了進步,總歸是心里激動,也覺得臉上有光。
她們望向葉蘊年的目光中也流露出敬佩和崇拜“葉教授功成名就,回去中國,給我們國家計算機事業發展做出了大貢獻。”
她們這么說的時候,旁邊的何錫清臉色就難看起來了。
葉蘊年卻是一如既往的波瀾不驚“我只是盡自己所能,做點小事。”
大家面對這樣冷淡的葉蘊年,便格外謹慎,并不敢隨意說話,不過到底是需要抒發一下想法,便道“葉教授就是我們美國留學生的表率,也是我們的目標和榜樣”
這話難免有點像唱高調,不過卻是心里話。
何錫清聽了,便笑著說“這個沒法比,葉教授總歸是有錢,在美國發了大財,自然是衣錦還鄉,我們現在窮學生剛畢業,也就剛夠溫飽,這怎么比”
他這話說得難免小家子氣了,大家看他一眼,多少意識到了,一時都有些尷尬,畢竟葉蘊年曾經是他的教授,還對他有恩,他這樣首先就很不得體了。
葉蘊年云淡風輕地道“錫清,你曾經當過我的學生,那作為老師,我就托大,教你一句話。”
何錫清皮笑肉不笑“葉教授,請講。”
葉蘊年“莫以善小而不為。”
何錫清呵呵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