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在冊封圣旨之后,就是賜婚的圣旨,把永寧郡主賜婚給瑞親王,三年后成婚。
新年一過,桑語的年齡就十三了,三年后十六,正是時候。
一時間,送到縣主府的帖子滿滿一大筐,不,現在是郡主府了。爵位升了,還有了封地和食邑,內廷也派人過來詢問,是否要重新選一座合乎郡主規格的住宅。
桑語拒絕了,這座宅子她非常滿意,比那些普通的郡主府都要好,而且已經按照她的喜好修整完畢,又何必再換呢。
內廷知道后,按照規矩重新規劃了一下,把后面和左邊一小塊土地都給劃上,圈入了郡主府,好在這一片在修建的時候,就沒有墻靠著墻,而是隔了一點距離,正好有空間進行擴建。
內廷派來了工匠,詢問桑語要怎么修。
桑語想了想,目前縣主府已經盡善盡美了,左邊加一塊,后邊加一塊,就不怎么好看了。
索性讓他們先修圍墻把那兩塊地圍起來,然后在上面建房子,專門給下人住的。
像桑平夫妻這種,成婚了以后還會有孩子,那就一起搬到那兩處去,進郡主府就當是點卯上班了。
而且那兩塊地方離她和小家伙們的院子遠,影響不了他們的正常生活,完全不用管。
而那些帖子,桑語直接以守孝為名,全都拒絕了。
至于瑞王那邊,瑞王病了,病的很嚴重。
瑞王的身體本來就不好,年宴那晚發生的事,更是讓他病上加病,幾乎已經起不了床了。
連太子出殯,他都沒有去送信,可見病得有多嚴重。
上皇和新皇頻頻指使太醫去瑞王的園子,可傳來的消息一次比一次糟糕,很可能瑞王會隨著太子而去。
之前因為太子的大開殺戒,眾臣懼怕不已,可太子自盡了,他本沒錯,卻以死殉國了,很難說他死后有多少人暗中稱道。
但太子死了,他做的一切就成了逼不得已,是大義的,無可指摘。
那么眾人自然而然把懼怕的目光放到了瑞王身上,他也是參與這次血案的罪魁禍首之一。
哦,上皇也是,但上皇退位了,而且人家是皇帝,帝王一怒伏尸百萬,這不是很正常的嗎
更何況上皇還死了四個兒子,自己也身體不好了,誰敢對上皇懷有抱怨之心
那他們的悲憤就只能怪到瑞王一個人身上,如果瑞王還好端端的,說不定新帝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被逼著處置瑞王了。
然而瑞王病了,病入膏肓,就連上皇的御醫都派過去了,依然救不好他。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但凡說一句瑞王的不是,那都是往上皇和新帝心里插刀。
反正不管怎么說,無論太子做得多過分,那都是為了皇家好的,為了大周好的。
太子已經死了,瑞王怎么都要保下,不然就是在逼死上皇。
以上皇現在的身體,已經不能再承受任何一次打擊了。
于是新帝下旨,給瑞王賜婚,是想要試試沖喜,看能不能留下瑞王一條命。
沖喜的流言傳遍整個京城,百姓的風頭立刻轉變,認為瑞王是賢王,是為了百姓好的,他不應該死,盼著他死的人,肯定是心里有鬼,做了壞事,這才怕賢王。
一時間瑞王的名聲空前高漲,再加上他原本就是京城第一公子,才華長相是公認的出眾,百姓們就更加津津樂道了。
對比百姓們的熱情,官員們反倒冷卻了下來,送到桑語這里的禮物都少了。
之前剛被冊封和賜婚,祝賀的帖子和禮物,簡直絡繹不絕,即便門房對外表示,她不收禮,也沒阻擋他們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