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
桑誠從林家出來,神情還有點恍惚,其中不可思議中夾雜著驚喜,以及一點點忐忑和期待。
他恍恍惚惚地上了馬車,對于貼身小廝的話,完全沒聽到耳里。
“什,什么哦,去郡主府,不,去瑞王的園子。”說完這句,桑誠就再也不說話了。
小廝嘀咕,“少爺這事怎么了,以往多沉穩的人啊”
他家少爺從小就穩重懂事,學問又好,今年不過十五,就已經是舉人了,按照林大人的話說,只要再打磨幾年,必定能高中。
當初中舉的時候,都不見少爺這么高興,今天到底是怎么了
怎么了
桑誠只是有點受驚,以及驚訝過后帶來的巨大驚喜,暫時需要緩緩而已。
剛剛在林如海的書房,林大人居然說要把女兒嫁給他,他如何不驚訝。
林如海是兩年前回京的,回京之前他辦好了鹽稅改革這件大事,可謂是榮耀回歸,一回京就成了戶部尚書,也就這兩三年光景,他必定成為下一任閣老。
林如海和林黛玉團聚后,從女兒嘴里知道了這么多年的生活,劇本是郡主府和賈家兩邊住的,瑞王妃對她差不多當成親妹妹照顧了。
林黛玉相當喜歡桑語,依靠桑語,同時對桑誠兩兄弟也有著深厚的感情。
她把桑誠當成知己,兩人是求學路上的伙伴,彼此激勵彼此競爭。
而桑諺則是她放在心上的弟弟,林黛玉常常想,如果自己的親弟弟長大了,也該是這般模樣,活潑機靈,乖巧時惹人疼,熊起來也讓人哭笑不得。
林如海是個感恩圖報的人,聽完之后就萌生了收桑誠和桑諺為徒弟的想法。
正好那年范先生老家來信,說母親重病,范先生就向桑語辭行,回家侍奉老母,之后也寫過信來,母親的病已經好了,但范先生不打算再來京城了。
桑語沒有為難,送去了許多好藥材,然后著手尋找新老師。
林如海是探花出身,這些年即便公務繁忙,閑暇時也沒放下書本,由他來教導誠哥兒兄弟綽綽有余。
更何況他還是正二品大員,這個年代師徒如父子,林如海又沒有親子,而且他也沒有過繼族中子弟的意思,打算等黛玉成婚后,讓一個孩子改姓林,算是繼承香火。
所以他的政治資本很可能落到徒弟身上,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來的好機會。
桑誠兄弟有瑞王這個姐夫在,自然不擔心在朝堂上無人,但他畢竟是走文官路線,如果有林如海介紹的人脈,會更加符合他們以后的道路。
最重要的是,林如海學問好,能力又出眾,不僅能教他怎么考科舉,又能教他怎么做官。
桑語接到林黛玉遞過來的消息后,當即帶著兩人上門,拜了林如海當老師。
有了林如海的教導,加上以前范先生打下的基礎,桑誠不過十五歲,就已經是舉人了,而桑諺也考中了秀才。
兩兄弟在京城備受矚目,屬實算得上好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