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桑語看天色不好,就先回去了。
周紅霞在家,一邊假裝打掃衛生,一邊眼巴巴看著門口,見桑語拿著整整兩匹布進門,頓時眼前一亮。
“那些布票就只能買到這么多了,這批棉綸的,你給我做兩身新衣服,剩下的都給你和桑久。”桑語道。
“真的”周紅霞高興極了,這么多布,母子倆每人各兩身都有了,剩下的邊角料還可以用來納鞋。“就這么說定了,我過幾天就做。”
“別過幾天了,這布放在這里,爹要是讓你給桑義和李素蘭做怎么辦”桑語算算時間,離知青下鄉也沒幾天了,還是早做完早好。
“那”周紅霞遲疑,她自己也好些年沒做衣服了,好不容易有機會,當然舍不得了。
“找個手藝好的嬸子幫你一起做,你有沒有認識的人”桑語問。
周紅霞眼前一亮,“有有有,前排的吳老太手藝就很好,經常接裁縫的活,不過以往都是單身的男工人找她做衣服,我們這還是頭一回。”
“那不是更好,你就說幫桑久做,然后我們的偷偷和吳奶奶說就好了。對了,必須先做我的。”桑語知道這個吳老太,是個孤寡的老太太。
她以前是大戶人家的繡娘,嫁給了府里的小廝,后來戰亂主家跑了,他們夫妻二人就只能在城里靠做一些零散的小工養活自己。
后來她丈夫意外淋了一場大雨,生病找不到藥就沒了,只剩下她一個。
她也沒想著再嫁,靠著做衣服的手藝,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倒也堅持了下來。
中年的時候,她還收養了一個流浪兒,那孩子養到十七八,就參軍去了,犧牲了。
和她兒子一起犧牲的,還有好些軍人,她去領撫恤金的時候,聽說了有一戶是夫妻都是軍人,先后犧牲了,留下一個六歲的孩子。
吳老太好心,打聽到部隊沒辦法接手這個孩子,因為還要往前線繼續推進,就想著找一戶家屬安置他。
吳老太知道后,就收養了這孩子,認作孫子。
因為祖孫二人烈士軍屬的身份,他們拿到了特殊許可證,可以用裁縫手藝賺錢,不算投機倒把。
吳老太的手藝是沒的說,做衣服又快又好,而且物美價廉,做一套衣服只要兩毛錢。
換做以前周紅霞是舍不得的,可現在不一樣了,桑語給她灌輸了,你不花,桑紅武就會給桑義和李素蘭花的概念,沒得委屈了自己,便宜了別人。
周紅霞一想也是,立刻高高興興地抱著布匹離開了。
桑語笑笑,直接回了房間,從原主的收藏中找到一本具有這個時代特色的文學,津津有味看起來。
下午六點的時候,廠里響起了下工的鈴聲,沒多久桑紅武就回來了。
他一進門就大喊,“紅霞,周紅霞,不做飯死到哪里去了。”
桑語沒理,就當自己聽不見。
桑紅武跑到廚房,看見干干凈凈,完全沒有做飯的意思,推開自己臥室的門,里面也沒有人,忍不住狠狠耍上門,“不省心的婆娘。”
他今天被領導叫去談話,憋了一肚子氣。
那個該死的婦女主任,左一句不要打老婆,右一句做家長的不能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