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嫡長子還在,那毫無疑問,兩人都沒戲,無論是文治武功,他們都比嫡出長兄差一截。
可這人不是死了嘛,庶二子有戰功,嫡三子也有管理內政的功勞。他是非常有才能的,在他的治理下,的后方才能這么安穩,源源不斷地給前線糧草兵馬。
王大將軍的本事不輸,但他卻只能單打獨斗,而有三個好兒子幫忙,自然事半功倍。所以司徒家才成了最終的勝利者。
兩人各有各的優勢,最后還是嫡三子想辦法坑殺了王大將軍,取得了滔天的戰功,最終險勝庶二子一籌,繼位成了太宗。
不過也因為他直取首級的做法,導致這一支起義軍分崩離析,最終被各個擊落。然而作為王大將軍的死忠,有一批人直接逃了,并沒有歸順。
同時他們帶走了大部分財物,讓獲勝的司徒家沒有得到多少好處,徒留下戰爭后一窮二白的江山。
后來這批人和這些財寶不知所蹤,百年間更是消失匿跡。
沒想到今天,桑語居然在桑家發現了這些。
等等,這可不是桑家的莊子,而是桑李氏的陪嫁莊子,那有沒有可能,這些要命的東西,是李家人留下的,其實桑疾并不知曉
這也不是不可能,首先,在桑李氏去世前,莊子一直在她自己手里,沒有多少產出,又偏僻,估計桑疾并不會對這樣一個莊子放在心上。
桑李氏死后,這些直接到了桑謹的手上,桑疾估計接觸也不多。
再說到李這個姓,王大將軍身邊曾有一副將就姓李,英勇善戰,武力過人。
曾有一次,他為了救被圍困的王大將軍,帶著少少的人馬,七進七出,奮斗了三天三夜,把包圍群徹底攪亂。
至此,這位李副將一戰成名,可英雄也耐不住病痛,在這一次突圍中,他身邊的士兵全都戰死,自己也身受重傷,之后就沒了消息。
王大將軍死的時候,他并沒有在將軍身邊,之后也悄無聲息地,好似死了一樣。
桑語仔細回憶原主的記憶,發現李家只是普通的地主階級,在姑蘇一個小縣城偏安一隅。
不過那個縣城的土地大部分屬于他們家,但這也不突兀,很多縣城都是這種情況。
桑家之所以會和李家結親,是因為李老爺意外救了桑疾之父的性命,再加上李家只有一個獨生女,李家又是幾輩單傳,到現在沒有一個血脈相近的族人。
也就是說,只要李家女成了桑家婦,李家的家產早晚會成為桑家的。
桑疾少有才名,但想要更進一步,就需要足夠銀錢的支持,尤其那時候姑蘇來了一位大儒,桑疾想拜這人為師。
這大儒平生沒什么愛好,就喜歡那些書畫,可一般的書畫入不了這大儒的眼,好的往往價值不菲。
桑家是耕讀之家不錯,但桑家族人眾多,因為桑疾的好讀書,已經傾了不少資源在他身上,再多就過了,會引起族人的不滿。
而桑疾家中,祖產不能輕易動用,母親的陪嫁他也不忍搜刮。
正好這時李氏湊上來,誠心誠意地嫁女兒,為此不惜奉上半數家產做嫁妝。
桑疾年少成名,傲氣十足,從未想過靠妻子為自己求財求地位。
但桑父不是這樣想的,不過他也明白兒子的傲骨,于是就以救命之恩為借口,讓桑疾答應定下這門婚事。
果然這么一說,桑疾立刻同意,并因為救命之恩,對李氏極好。
在父母和李氏都過世后,也沒想過續娶,兒子有一半時間還在外祖面前教養。
一來他一心撲在仕途上,二來因為這救命之恩,他對李家信重有加。
這么說來,這些要命的東西,很有可能是屬于李家的,而桑疾并不知情,不然不會打發兒子來這里。
想通了之后,桑語更頭痛了,有一個身為奸細的父親,還是為了救兒子,把要命的消息交出去,可能打上背叛標簽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