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思考幾天之后,桑語做了決定,打算和瑞王合作。
所謂富貴險中求,她不求大富大貴,但也要有不被人欺負的身份。
不過這事不著急,也不能她上趕著。
她得裝作不知道賬本上隱藏的秘密,另外,關于那些桑疾留給桑謹的消息,她也得抹除。
也就是說,把那些故意寫錯的日期改正,除了耗字后面的。
不知道桑疾怎么想的,在同一個賬本上留下線索,還用的同一種加密方式,只是密碼本不同而已,難道他真不怕皇帝看出端倪
還是說,他覺得即便皇帝看出來了,也不會在乎這點小事
畢竟那幾條消息,都是關于中低層官員的,一個翰林院學士的小問題,一個是普通吏部考核官員,幾個品級不高的地方官。
除此之外,一個朝廷大員都沒有,也沒有那些皇親國戚的秘密。
或許桑疾也是借此告訴皇帝,他雖然有私心,在收集消息的時候,給自己謀了一點點私利,但他所做的這些,也都是小事。
對比他查到的太子謀反,暗中籌集武器和糧草的大事,這些自然是小事,估計皇帝并不會在意,畢竟都是底層官員,而且數量也不多,五六個而已。
這些人的秘密和朝堂大事也扯不上關系,只是私德有虧而已,相比那些參與謀反和黨爭的官員,自然小巫見大巫。
而且,桑疾這種做法,不失一種自污的方式,也是向皇帝表忠心。
如果他沒死,那就是告訴皇帝,他有私心有軟肋,如果皇帝不滿意他,就可以用這種方式輕易換掉他。
如果他死了,那么通過這種方式,隱晦地和皇帝陳情,桑謹并不知道他暗探的身份,他也沒有讓兒子接受消息渠道,所以才會留了幾條微不足道的消息,幫助兒子在官場站穩腳跟。
而且還不是在中央皇上的眼皮子底下,只是在姑蘇老家打轉而已。
這樣一來,皇帝會派其他人接受消息渠道,也不會過多防備桑謹,桑家能安穩過度下去。
不得不說,在某一方面看來,桑疾確實是個老狐貍,或者說,他善于揣摩上位者的想法。
只不過,這一切都建立在兒子桑謹還在的情況下。
現在,桑謹不在了,那么他這種小心思就做無用功了,甚至還會讓他自己的形象在皇帝面前變得不清白。
畢竟一個死去的臣子,如果這人一心忠誠自己,并為此而死,皇帝多少還會有幾分感動。
可要這人一肚子小心思,那死了就死了,這樣的臣子多的是,這個沒了,還有下一個。
所以桑語打算把那些錯誤的日期改回來,抹去這一節。
另外,原本她以為幕后之人拿走了多少重要的東西,而桑疾為了抱住桑謹才自殺的。
可現在桑謹都死了,她是不是可以運作一番,直接變成桑疾為了盡忠,放棄了自己的兒子
幕后之人沒得到想要的東西,惱羞成怒殺害了桑謹
這于她非常有利,皇帝會因此更愿意嘉獎于她,而桑疾也獲得了清白的名聲。
至于幕后之人拿走了前十年的賬本,那些本來就在以前送過給皇帝,上面有什么信息,皇帝早就知道,說不定還能借此將計就計呢。
而真正有用的,是她腦海里近三年的正本。
這方法非常可行,唯一需要打動的就是瑞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