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還有鹿鳴宴,趙旸沒有留在坤寧宮用晚膳。
申時末,考中進士的二十五個學子穿著進士服進宮參加由禮部舉辦的鹿鳴宴。
白天的跨馬游街是進士們一生中最風光的時刻之一,那么鹿鳴宴也是他們最為風光瀟灑的時候。
在內侍們的帶領下,王胖胖他們二十五個學子來到宴會廳。
鹿鳴宴并不在紫宸殿舉辦。像鹿鳴宴這種宴會是沒有資格在紫宸殿辦的。紫宸殿舉辦的宴會都是國家級別的,或者用來祭祀。
話題扯遠了,言歸正傳。鹿鳴宴在禮部里舉辦。禮部也有專門舉辦宴會的地方。
學子們按照他們考中進士的名次,一一排序坐好。
鹿鳴宴還沒有開始,大臣們也還沒有來,進士們就互相道喜和寒暄起來。
王胖胖身為今年的狀元,又身為太子殿下的伴讀,想要討好和巴結他的人很多。
雖然王胖胖不耐煩應付這種事情,但是他身為太子殿下的伴讀,早就知道會有這種情況。他面帶客氣的笑容,非常有禮地和他們說話。
除了王胖胖,剩下的二十四個進士有幾個是可塑之才,其中孫明和就是趙旸看中的人。
孫明和是趙旸為高滔滔選的夫婿,也是他看中的人才。
在鄉試、會試、殿試的策論上,孫明和的觀點雖然不如王胖胖,但是卻也看的明白。從他的答題內容來看,他也是個務實的人。或許因為他出身寒門,更加了解底層老百姓的不易,所以才能寫出附和民情的文章來。
王胖胖聽趙旸說過孫明和,趙旸也讓他和孫明和多親近親近。
孫明和一開始不好意思來找王胖胖說話,但是后來聽到他們再討論殿試的策論題,他忍不住走近傾聽。
王胖胖的策論寫的非常好,這讓其他學子是非常信服的。之前,有學子質疑王胖胖考中解元和會元是因為他是太子殿下的伴讀,但是后來看到王胖胖的考卷,他們心中的懷疑才消失。
孫明和看過王胖胖的考卷,對王胖胖寫的策論是非常欣賞的,同時也是非常佩服。他很想和王胖胖討論策論文章。
聽到其他人和王胖胖討論文章,他沒有忍住走上前,也和王胖胖討論了起來。
王胖胖見是他,就和他說了起來。其實,王胖胖也看過孫明和寫的文章,雖然文采不是太出眾,但是看待問題的角度是非常準確的。寫出來的文章也非常務實。
聊了一會兒,發現孫明和很多觀點和他一樣。這下就投機了,兩人忍不住多聊了一會兒。當然,其他人沒有放棄,在一旁時不時加入到他們的談話中。
王胖胖問孫明和接下來有什么打算。雖然孫明和沒有考中甲榜的前三甲,但是他在前十名中。按照朝廷的規矩,他和王胖胖他們一樣是要到翰林院任職的。
乙榜的十五名進士是沒有資格在翰林院任職,他們是要派到外地任職的。
孫明和說他想去外地任職。如果可以,他很想回家鄉任職。
雖然汴京城繁榮錦簇,但是留在汴京城并不能學到什么東西。不過,要是去外地任職,就能學到很多東西,也能真正地為老百姓造福。
王胖胖理解孫明和想要去外地任職的想法,但是他還是勸說孫明和最好先留在汴京城,去翰林院任職。
翰林院有很多書籍。其實,翰林院就是國家圖書館。像狀元他們一開始被分配到翰林院任職,而且一任就是三年。一方面是讓他們在翰林院多看書多學習,另一方面就是磨煉他們的耐心。
王胖胖覺得去外地任職之前,最起碼要多看點書,這樣以后去外地也能派上用場。再者,翰林院的官員們都是有才華的人,跟他們在一起任職,也能向他們學習。
孫明和覺得王胖胖這個建議非常好,決定聽他的話,先在翰林院任職三年,然后再去外地任職。
“王兄,以后就請多多指教。”只是和王胖胖聊一會兒,孫明和就知道王胖胖學識淵博,讓他忍不住想要多和他聊聊。還有,他還想向王胖胖請教文章。
“孫兄,恐怕要你失望了,我并不會去翰林院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