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騎馬出宮去折家迎娶折筠的時候,汴京城的老百姓們站在街道兩旁,一邊看熱鬧,一邊祝賀太子殿下大婚。
趙旸的名聲在民間一向很好,老百姓們都非常愛戴他。如今見他成親,汴京城的老百姓們當然要親自恭賀他。
感受到老百姓們的誠心祝賀,趙旸坐在馬背上,雙手抱拳向街道兩旁的老百姓作揖感謝。
折家人對趙旸這個女婿也非常滿意,他來迎接的時候,并沒有多刁難他。
趙旸迎接到折筠,又在汴京城里繞一圈,然后等到吉時才回宮。
等進了宮,趙旸和折筠先是拜堂。等拜完堂送入洞房后,趙旸和折筠喝了交杯酒。
和折筠行完一切的禮儀后,趙旸就出去和大臣們喝酒。
太子殿下成婚,大臣們自然要進宮祝賀。
武將們毫不客氣,一直灌趙旸的酒。幸好趙旸提前做了準備,不會被武將們灌醉。
和大臣們喝了一會兒酒,趙旸就裝醉,被元松和元柏扶了下去。如果他不裝醉,這酒有的喝。
趙旸和折筠一起吃了點東西,之后就春宵一刻值千金。
成婚后,趙旸并沒有急著去攻打遼國。
如今,遼國的天花還沒有好。這個時候去攻打遼國,就是在找死。
宋仁宗見兒子成婚了,索性就把所有的政事交給趙旸處理,他樂得清閑。
趙旸從戰場回來,越發有威嚴,滿朝的大臣們一點都不敢小瞧他。再者,他上過戰場,猶如一把出了鞘并染了血的劍,大臣們在他面前真的不敢拿喬。
見趙旸從西夏回來越發成熟,也越發有帝王之相,晏殊他們幾個做先生的又是欣慰又是嘆氣。他們還覺得趙旸帶兵主動攻打西夏是不對,哪怕趙旸帶兵贏了西夏。他們還是希望趙旸不要再出兵打仗。
趙旸從晏殊他們的言語中,自然感受到他們不贊成他接下來攻打遼國一事。不過,他并沒有放在心上。
攻打遼國一事是勢在必行的,不管文臣們怎么反對都不會有任何改變。
雖說這段時間,不去攻打遼國,但是該做準備的還是得做準備。再說,攻打遼國不是一件易事,不會像攻打西夏那么順利。
攻打遼國,趙旸做了五年的打算。當然,五年是最慢的時間。他的理想時間是三年。
趙旸兩年沒有回來,但是處理朝堂上的事情卻非常老道。
對了,之前因為趙旸成婚,宋仁宗下旨大赦天下。不僅如此,還減免了不少賦稅。
趙旸覺得賦稅還是太多,又減免了不少,這對老百姓們來說是一件好事。
老百姓們見太子殿下一回來,就給他們減免賦稅,他們立馬夸贊太子殿下是仁君,這讓趙旸在民間的名聲越發好。
趙旸還下旨到各個地方,讓當地衙門好好修路、修水庫、修城墻,建學校。
說到學校,就不得不提醫學院。目前,醫學院已經在很多地方開建了起來,并且辦的如荼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