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意義實在是太重要。之前說過,燕云十六州是守護中原地區的防線,是抵擋外族人的安全線。收回了燕云十六字,老百姓們就能安安心心地生活,國家也能安心地發展民生。
徹底攻下遼國后,趙旸沒有急著回汴京城,而是留下來整頓一切事物。
遼國境內,當然遼人最多,不少老百姓沒有逃走。當然,還有不少漢人。
對于留下來的遼人,趙旸采取懷柔政策。如果他們真心臣服,那么他們就會變成大宋子民。當然,身為大宋子民,要遵守大宋的規矩和禮儀,還有律法。
這些年來,這些遼人過慣了安穩日子,哪里愿意遠走故鄉、顛沛流離。他們非常識時務地投降,愿意做大宋的子民。
留在遼國的漢人,那就更不用說了。他們一直以來自詡是大宋人,如今他們變成真正的大宋人,他們非常高興。
遼國人的風俗習慣和規矩禮儀與大宋完全不同。這些被留下來的遼人當然要好好教導一番。
趙旸寫了封信給宋仁宗,讓他爹爹派人過來教導這些投降的遼人四書五經和大宋的規矩禮儀。
當宋仁宗在朝堂上提起這件事情的時候,文臣們一致贊成這個決定,并且踴躍報名。對于教化遼國人一事,文臣們是非常愿意的,他們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學經史子集。
除了派人去教遼國人四書五經,還要派官員去管理。
這一派,可是要派不少人。好在這些年,大宋最不缺的就是官員。雖然之前趙旸用考核制度淘汰掉不少官員,但是宋朝的官員總體數目還是很多的。
朝廷的動作非常快,沒多久就派了不少官員和先生過來。
等他們過來后,趙旸還是沒有急著回汴京城,而是留下來看管教導他們怎么管理。
狄青他們一路往西北追殘留的遼國王室的人,追殺了不少。這些王室的人四散逃走,有的逃到高麗,有的逃到蒙古,有的甚至逃到了后世的土耳其和俄羅斯境內。
遼國王室的人這次深刻地體會到大宋軍隊的兇猛,絕對不會再像以前那樣輕視他們。接下來的十年或者二十年里,遼國人絕對不敢與大宋為敵。
趙旸并不想十年或者二十年的安寧,他想要的時候上百年的安穩,所以他絕不會放過這些殘留的遼國人,也不會讓蒙古人和金國人有可趁之機。
雖說現在的蒙古和金國都沒有打大宋的主意,畢竟他們還不像后面幾十年里那么實力雄厚。但是,為了防患于未來,得先震懾住他們,讓他們永遠都不敢有南下攻打大宋的主意。
不過,最近這幾年,趙旸是不會去攻打金國或者蒙古,畢竟這些年來一直在攻打西夏和遼國,將士們都累了,應該讓將士們休養整頓一番。但是,還是要繼續追擊遼國王室。如果能斬草除根,趙旸是想要徹底除根的。
太子殿下收回燕云十六州,大敗遼國一事傳回到大宋,自然是舉國歡慶。
宋仁宗得知這個消息后,立馬就去祭拜祖先,熱淚盈眶地告訴祖先們這個好消息。
武將們當然非常高興,畢竟這也是他們一直以來的心愿。如今終于實現,他們不少人都哭了。他們跟宋仁宗一樣祭拜祖先,告訴列祖列宗這個天大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