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次外國來朝比不上唐朝的萬國來朝,但是比起他的先祖們,趙旸做的很好,畢竟這是大宋建國以來,第一次有這么多外國使臣來祝壽。
這只是開始,日后會有更多的外國使臣來祝壽,早晚有一天會有唐朝時期的外國來朝的畫面。在趙旸登基的第三年就實現了,在他登基的第六年,前來大宋朝賀的為外國使臣超過了唐朝,這當然是后話。
祝壽完,快要午時了。趙旸他們直接轉移到紫宸殿。
午宴上,大臣們和外國使臣們一個接著一個向趙旸敬酒祝壽。
午宴結束后,就是閱兵儀式。
為了能讓老百姓看到,閱兵儀式就在宮門口舉辦。
參加閱兵儀式的將士分為二十隊,分別是步兵、騎兵,弓箭隊、黑火武器隊等。
每個隊的將士們邁著整齊的正步,帶著一身的肅殺之氣走了過來。
觀看閱兵儀式的大臣們、外國使臣們、老百姓們都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外國使臣們被大宋將士的氣勢和武器震嚇到了,他們在心里慶幸自己與大宋交好,同時決定日后絕不能與大宋交惡。
大臣們和老百姓們的心里升起濃濃的驕傲自豪感。他們慶幸自己是大宋的子民。
老百姓們還感受到濃濃的安全感。看到這么厲害的將士,他們再也不用擔心以后會被欺負。
這次的閱兵儀式載入了史冊,后世史學家對此贊不絕口。
趙旸舉辦閱兵儀式的影響非常大,不僅揚了大宋的國威,還狠狠地震懾住別的國家,讓對那些對大宋虎視眈眈的國家不敢輕舉妄動。
這次閱兵儀式,換來十年的平安無事。在這十年里,大宋與其他國家之間一點摩擦都沒有。
后世的朝代,也經常舉辦閱兵儀式,彰顯國威。并且一直傳到現代。
閱兵儀式結束后,就是蹴鞠表演和比賽。
通過蹴鞠,大宋又一次地彰顯地大國的威儀。
外國使臣們被蹴鞠的魅力深深吸引到了,他們回國的時候把蹴鞠帶了回去,之后在他們本國內掀起了蹴鞠熱潮。
雖然趙旸的生辰只有一天,但是圣節是要連續慶祝三天的。
在這三天,外國使臣們深刻地感受到大宋的繁華和強大。
圣節的三天祝賀結束后,外國使臣們都沒有急著回國,而是留下來繼續游玩汴京城。當然,在他們回去之前,跟大宋簽訂了不少合約,這讓大宋的商貿變得更加繁華,也讓大宋的經濟更加繁榮。
在趙旸登基的第三年,大宋就迎來盛世,史稱武宗盛世。
武宗盛世要比唐朝的開元盛世更加繁榮,之后的盛世沒有一個超過它。也就是說,武宗盛世是歷史上第一盛世。在后世,不管是史學家們,還是普通人提到武宗盛世,都是滿臉驕傲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