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情況一下子就反轉了呢?
楊昱乾跑到秦至庸跟前,跪下道:“求道長收我為徒。傳我拳法。”
秦至庸把楊昱乾扶起來:“你不是要拜陳正英前輩為師,學習內家拳術嗎?怎么突然改變了主意,要拜我為師?我叫秦至庸,不是道士,只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我游學到此,客居陳家溝,暫時做了一個夫子,教村里的孩子們讀書識字。至于我為什么要穿道袍?你就當是我個人愛好吧。”
楊昱乾對秦至庸略微恭敬地說道:“楊昱乾見過秦先生。秦先生,請你告訴我,我先前在村里見到的那個大叔,他是不是陳正英?”
其實,不用秦至庸回答,楊昱乾也能猜到。那位給自己指路的大叔,就是陳正英。
秦至庸將掛在腰間的布袋水壺丟給楊昱乾:“還沒吃飯吧?你先喝點水,吃點東西。”
楊昱乾接過饅頭和水壺,眼睛一亮,說道:“多謝秦先生。實不相瞞,我從昨天晚上開始,就沒有吃東西。我實在是餓了……”
拿起饅頭,楊昱乾大口吃了起來。
“慢點吃,別噎著。”秦至庸說道,“陳家溝有組訓,陳家拳不外傳。陳正英前輩只是遵循組訓,別怨他。我作為村里的夫子,讀過幾年書,受人尊敬。我想要學習太極拳的精髓,都沒什么希望。畢竟,我和你一樣,都是外姓人。但世事無絕對。只要你有真誠心,未必就不能學到陳家太極拳。”
楊昱乾喝了一口水,吞下饅頭,點頭道:“不錯。我是不會放棄的。秦先生,你到了陳家溝,也是來學太極拳的嗎?”
秦至庸搖了搖頭,說道:“我不是刻意來求拳。我是游學到此。為什么就到了陳家溝?其實我自己都是糊里糊涂。若是能學到內家拳的精髓,當然是最好,學不到,我不強求。”
任何事情,都不能強求。一旦強求,就變了味道。
心正意誠,順其自然,是最好。
兩個大饅頭下肚,又喝了些水,楊昱乾感覺舒服多了。饑餓,真的不好受。
秦至庸把柴刀遞給楊昱乾:“來,幫我砍柴。”
楊昱乾不是好吃懶做的人,他有自尊心。
無功不受祿。讓楊昱乾幫忙干活兒,他心里就坦然一些。不會顯得那么拘束。
果然,楊昱乾高興地接過了柴刀。
秦至庸笑著說道:“柴砍夠了,你跟我一起回村里。拜師的事情,不要急。慢慢來。記住一句話: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楊昱乾點頭道:“是。”
………………
傍晚的時候,楊昱乾背著一大捆干柴,跟在秦至庸的身后。
秦至庸走路,不急不緩,每走一步,都給人腳踏實地的感覺。但是速度,有些慢。楊昱乾心里想著拜師學拳的事情,想要快點回到村里,說道:“秦先生,我們能不能走快一點?”
秦至庸頭也不回,平靜地說道:“怎么,你肚子又餓了,想要趕回村里吃晚飯?”
楊昱乾說道:“不是。就是覺得,我們走路的速度太慢了。”
秦至庸笑著說道:“我們走路的速度,很慢嗎?我覺得正合適。年輕人,心要平和,切忌急躁。什么是快?什么是慢?你所說的不是快,是急。做事情,還是心平靜一點,速度慢一點的好。”
楊昱乾剛二十歲出頭,秦至庸已經二十七歲。他叫楊昱乾年輕人,并無不妥。
楊昱乾眼中帶著疑惑:“不明白。”
秦至庸說道:“現在不明白,沒關系。你以后會慢慢明白。練拳,是一輩子的事情,不急于一時。急功近利,要不得。”
楊昱乾點了點頭,心里不再那么急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