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感嘆道:“秦先生,你的武功拳術,已經達到了化境。葉某在武學上的那點成就和心得,和秦先生相比,差太遠了。”
秦至庸的體能,心境,還有對力量的掌控,都遠在葉問之上。
如果說葉問是武術宗師,那么秦至庸的武學造詣,就有了大宗師的韻味。秦至庸的在武術上的成就,和孫祿堂、李書文這樣的大宗師相比,怕是也差不了多少。
秦至庸打完太極拳,說道:“葉師傅不用妄自菲薄,其實你的詠春拳已經夠純粹。只是詠春拳少了增長體力和溫養五臟六腑的內家秘法。”
內家拳的地位,為什么比外家拳要高?就是因為有養生秘法,可以增長體能。內家拳宗師比外家拳宗師更強,不是沒有道理。
葉問想要內家拳秘法,只可惜,那些秘法都是各派的嫡傳絕學,豈能輕易傳授他人?
葉問和秦至庸交流武術心得,其實就有獲得太極拳內家秘法的心思。
之后的幾天。
秦至庸沒有藏私,把太極拳的內家秘法傾囊相授。
葉問也把詠春拳的鐵指寸勁和木人樁法告知了秦至庸。
有了內家拳秘法,葉問的拳術,才算是做到了真正的內外兼修。以后,葉問的拳術修為,肯定會更上一層樓。
武癡林聆聽秦至庸和葉問探討武學,很多東西他都聽不懂。有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因為秦至庸和葉問說的東西,不再拘泥于招式,更多的是拳理。
就像是學習數學,武癡林還在加減乘除階段,而秦至庸和葉問已經在研究探討數論。武癡林能聽懂,那才是怪事。
這天,葉問再次來到佛山酒樓,見到秦至庸,說道:“秦先生,你喜歡的幾本書,我給你帶來了。”
葉問把幾本心理學書籍交給秦至庸。
秦至庸感激道:“多謝葉師傅。書看完,我立刻還給你。”
葉問說道:“不用急。心理學的書,我并不喜歡。在書房里放著也是放著。秦先生你慢慢看。”
這幾本心理學書籍,是葉問當年在香港讀書的時候,一個老師送給他的。其實,這幾本書,葉問壓根就沒有看過。因為他不喜歡,對心理學沒什么興趣。
葉問不知道,為什么秦至庸身為武術宗師,反而會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武術宗師,不是應該研究武學嗎?真是怪事。
秦至庸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成是一個純粹的武者。
秦至庸給自己的定位是探索者,是求道者。提升心境,研究學問,才是他該干的事情。至于練拳,是強身健體,要放在第二位。
心理學,可以幫助秦至庸更加詳細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提升心理素質,他當然要細細研究。在秦至庸的心目中,心理學的研究價值,比武術還要大得多。
武術再強,力量有限。
然而“心”的力量,則是無窮。
秦至庸本想找葉問借書,沒想到葉問主動把書籍送來了。真是雪中送炭。
………………
最近的日子,比較平靜。
秦至庸除了在廚房工作,就是讀書,研究心理學。練拳,他不像是以前那么積極。
到不是說秦至庸荒廢了拳術武功,而是他覺得練拳,只是機械地重復地做那些招式動作,鍛煉身體的效果,不再明顯。
想要繼續增強體能,光靠練習太極拳,怕是沒有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