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寒暄了幾句,秦至庸就直接說明了自己的來意,不玩兒虛的。
很多人,對儒家文化有著誤解,認為儒家弟子,都是巧言令色,眼高手低,夸夸其談之輩。其實,不是這樣。真正了解和研究儒家學問的人就會知道,儒家學問是講求務實。
誠,實也。
心誠,心正,就必定會務實。
儒學大家,都在向“知行合一”靠攏,絕不會玩兒虛。玩兒虛的人,固然可以得到一時的好處,但是將來一定不會有好結果。
唐紫塵能在心靈上有所成就,并且領悟“至誠之道”,有著很大的偶然性。也就是說,唐紫塵是機緣巧合之下,達到了現在的心靈境界。到底是怎么練成了“至誠之道”,唐紫塵自己也說不明白。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偶然性,機緣,這些東西,毫無邏輯,毫無道理。根本就沒有辦法用科學來解釋。
唐紫塵的心靈修行,就像是一步登天。
機緣一到,便領悟“至誠之道”。
秦至庸的修行,則不同。他的修行,是一步一個腳印,完全按照古圣先賢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是有跡可循,充滿了邏輯性。
唐紫塵的修行之路,不可復制,但秦至庸的修行,是可以復制的。
只要有人嚴格按照秦至庸的修煉方法,克己修身,心正意誠,早晚會達到秦至庸現在的成就。
一步登天,固然有優勢。可是缺陷也非常大。唐紫塵現在就很迷茫。她找不到前面的路。因為她的修行,沒有邏輯性,心中有迷茫,是必然的事情。
從長遠來看,還是秦至庸的修煉方法更好,層層推進,穩步提升,充滿了邏輯性,不會迷失自我。
秦至庸說道:“唐門主,你說,你的心境已經達到儒家的‘至誠’。不知我能不能問個問題?”
唐紫塵笑著說道:“秦先生,你問。”
秦至庸問道:“你覺得這世間,有神仙嗎?”
唐紫塵一愣。她沒有想到,秦至庸竟然問了這么一個問題。
神仙?世間要是有神仙,那該多好啊。那樣,自己就有可能成為神仙。只可惜,古往今來,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帝王霸主,都沒有真正見過神仙。
神仙不過是人們想象出來的精神寄托。
唐紫塵眼中閃過一絲迷茫:“我不知道。我希望世間,真的能有神仙。”
秦至庸笑了,說道:“心念至誠的人,是不會有迷茫的時候。唐門主心有疑惑,說明還沒有真正的破迷開悟。神仙,本來就是唯心的東西,我們認為有,就有,我們認為沒有,就沒有。不過,前提是,我們一旦認準,那么心念就絕不能有絲毫動搖,必須要對自己的理念深信不疑。”
心靈修行,研究心理學,心理暗示就是訓練科目之一。心理暗示,又被稱之為自我催眠。
以秦至庸的推論,當心理暗示達到了極深的程度,身心將會有不可思議的改變。
沒有神仙,那么就自我暗示,自我催眠,世間是有神仙,并且自己一定要成為神仙。心靈境界達到了一定的高度,用精神刺激身體,讓基因進化,說不定有一天,自己真的能成為“神仙”。
當然,這只是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