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家被新來的縣尊大人平反昭雪。
只有縣城里少數人在關注此事,其余的人,都是該干嘛就干嘛。
聶家是不是被冤枉?和他們沒有任何關系。
由此可見,整個郭北縣的百姓,不止是人心變“壞”了,并且還變得麻木起來。他們只考慮自己的私利,坑蒙拐騙。能弄到一點好處,就是占便宜,要是沒有占到便宜,就是吃虧。
百姓們整天就是在算計這些。
不過,怪不得百姓們,根源還是在朝廷和官府的身上。整個郭北縣的社會秩序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秦至庸一連發現了好幾道政令,全部張貼出了告示。但是縣城里的百姓好像沒有當回事兒。
街道旁邊,站著七八個書生在看墻壁上的告示。
一個圓臉年輕人嗤笑道:“六年前的案子,現在還翻出來。咱們新來的這位縣尊大人,想要干什么?人都死了,就算把聶家平反昭雪,又有什么意義。能改變事情的結果嗎?”
另外一個國字臉書生說道:“當官的嘛,不都是這個樣子?撈點政績撈些銀子,再往上爬。前幾任縣令,不都是如此?我不相信新來的縣令有什么不同。說不定三五年之后,縣令大人就會被提拔成為知府大人。”
其他幾個書生沒有說話,但是眼中都是帶著譏笑和諷刺,都不看好秦至庸。
郭北縣是個什么情況,他們心中清楚。想要把整個縣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事情。
秦至庸身穿灰色麻衣,和師爺就站在他們不遠處。兩個書生的話,二人是聽得一清二楚。
師爺想要上前去和這些書生理論。
秦至庸攔住了師爺,說道:“讓他們說吧。郭北縣的日子不好過,讓他們發泄一下也好。他們對朝廷和官府有偏見,是正常的。畢竟現在奸臣當道,朝廷已經快十年沒有開科舉。他們讀書,沒有用武之地,不抱怨才怪。”
秦至庸讀書的目的,和尋常的書生不一樣。
尋常的人讀書,是為了科舉,為了做官。
學而優則仕。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都是在說讀書終極目的是為了做官,做官就是為了發財。
真正發下宏源的人,為國為民,沒有幾個。
這幾個書生心中沒有“道”,自然就會怨天尤人。
秦至庸和他們不一樣。
秦至庸讀書是為了明理,是為了求道,而不是為了做官。
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秦至庸都不會心生抱怨。就算遇到了苦難,秦至庸也把它當成是磨煉心智的資糧。心理歷程,對于秦至庸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心靈修行體驗。
秦至庸對師爺說道:“走吧,我們去看看商戶們是不是做了改變。”
來到一家酒館。
秦至庸帶著師爺走了進去。
小二趴在柜臺上,懶洋洋地說道:“兩位客官,想要吃點啥?”
秦至庸看了一眼酒館里的桌椅和衛生,暗自搖頭,這樣臟亂的環境,讓人沒有吃飯喝酒的**。
秦至庸說道:“來幾個小菜,一壇最好的酒。”
店小二說道:“稍等。”
等了許久,酒菜終于上桌。
秦至庸眉頭一皺,菜有些發餿,明顯不是新鮮的食材,酒是兌水了的。
做生意,做到這種程度,真的是黑心腸。
秦至庸對店小二說道:“小二,讓你們掌柜來見我。”
店小二冷笑道:“你找我們掌柜干啥?”
秦至庸說道:“當然是有事情詢問。你要是不把掌柜叫來,我們吃了酒菜,可不會給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