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事,也是有兩種說法的。
一,如果死者是壽終正寢,那吊花掛在外面,可以任由街坊四鄰或者是村里的孩子們來打著玩。
二,如果死者缺死、慘死,就好比張全柱這種,則必須是由他的女兒,也就是張彤來打。
這個風俗到底有什么寓意,王晨之前并不知道,但他下午問了李延一老爺子。
李老爺子說,吊花在冥界就相當于是一個指引的燈籠。
一方面是可以照亮黃泉的路,讓死者走的更安全一些。
另外一方面,則是可以指引死者在進入地獄前,最后在眺望一下家里的情況。
不過,這種說法,是有些矛盾的。
按照李老爺子的說法,一般打完吊花之后,死掉的人就徹底進了地獄,是無法再回來,更無法與親人有什么聯系了。
但他轉口卻又說,頭七那天,死掉的人還能再回來看看。
當他說完這兩句話時,王晨覺著有些好笑。
他可不覺著這是李延一年齡大有些糊涂了。
可是,這種事情,本身就存在很多的矛盾點。
就好比下葬這種事,古話常說人死之后,入土為安。
可現在,除了一些村里之外,城市里大多都實行起了火燒,燒過之后將裝有骨灰的盒子放到一個用水泥砌成的小墳墓里。
水泥并不是土,更達不到塵歸塵土歸土的說法,這難道不就是矛盾嗎
不過,王晨倒也沒有刻意的去較真。
這些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東西,無數的先輩,將這些東西歸納總結,并傳給下一代,必定就有深意和寓意在里面。
存在,即是道理。
至于到底存不存在,或者矛不矛盾,倒也不那么重要了。
一眾親戚圍在門口,邊燒著紙,邊看著張彤打吊花。
整個過程很順利,也很快速。
事后,眾人回到院里,開始忙活起了早飯的事宜。
六點鐘左右,張彤家的親戚陸陸續續的都趕來了,村里的一些鄰近之人,也都出現在了院門口。
不多時,李延一老爺子也來了。
他開始吩咐王晨準備出殯的各種事宜。
一番忙活之后,已然是八點一刻。
喪時已到,抬棺出院。
棺材立于兩張長凳之上,張彤手握瓷盆,面對棺材大喊三聲爹隨即將瓷盆摔碎,而后八仙抬棺人便將棺材抬了起來。
接著,便是送殯。
送殯的過程很慢。
幾乎是走三步,停半步。
而這種喪事,是不允許嗩吶鳴喪的,所以整個期間,除了張彤一家人的哭泣聲音之外,就只剩下了四周一眾村民的議論聲。
各種言語層出不窮。
有人同情小燕張彤母女,有人惋惜張全柱正直壯年便駕鶴西去,當然,也有認暗暗竊喜,日后小燕成了寡婦,倒是讓那些村霸流氓們又多了一個選擇的目標。
哭哭戚戚,一路向西。
半個小時后,送殯的隊伍,走出了村口。
棺材停下,張彤以及她的一眾親戚跪地大哭,目送抬棺人抬著張全柱往事先準備好的墳坑而去。
桃源村有一習俗,送殯的人除了女婿之外,其他人當日是不能進墳地的,必須得等三天后。
所以,在這里少停片刻后,一眾人便都陸續往張彤家走去。
整個過程,很是順利,值得一提的是,張彤的二叔,也就是張全軍竟也來送殯了。而且整個期間,他哭的聲音最大。
而恰恰是他這份出乎眾人預料的大哭,讓小燕和張彤都心生了一種不安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