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很認同張虎和劉石頭的話。
實際上,在聽完劉石頭的解釋之后,他對村干部也產生了向往和覬覦的心思。
他放棄在大城市發展的機會而回到桃源村,大概是有三個目的。
一是還債還人情,二是做一個完全屬于他的診所,第三則是想辦法發展鄉村企業,帶動鄉村的經濟發展。
如果按照他之前的計劃去走,也的確可以實現這三個目的。
但卻是需要很漫長的一段時間的。
可如果他當上了村干部,那不僅可以縮短這個時限,更還能為他所做的任何事情許多的便利。
毫不夸張的說,倘若他達成原計劃需要五年的話,那當上村干部之后可能就只需要三年甚至兩年就能完成這一系列的目標。
這諸多的好處,以及其中的利弊,王晨心中是很明白的。
但在明白這些之余,王晨也很清楚,村干部可不是誰想當就能當上的。
現在一些距離大城市較近的鄉村村干部大概有十一二個職位。
而像桃源村這種偏遠的村落,完整的村干部體系大概有五六個正式的職位。
分別是書記、主任村長、婦聯主任、以及駐村干部和委員。
這些職位大多都有兩個名額,分別以正副來劃分。
像書記、主任這類職位都是有嚴格硬性要求的,首先得是黨員,其次必須在委員或者副主任亦或者其他職位上至少做過兩年。最后都得經過鄉鎮的認可和考驗。
所以,這兩個職位王晨是沒有資格去競爭的。
而其他有資格競爭的職位,要求也并不低。
婦聯主任他肯定當不了,因為這個職位需要一定的經驗積累。恐怕到最后應該是上面指派,或者是村里有威望的人一并兼職。
那剩下的就只有委員一類的小職位了,這些職位一方面也得滿足一些基本條件,另外一方面就算做上了,權利也是很小的,幾乎等同于是雞肋。
這樣一來,就成了大職位當上不,小職位幫不到他的情況。
遐想間,王晨也將這些實際問題都講給張虎和劉石頭。
聽完他的話,張虎惆悵的說道“是啊,咱們沒有經驗,資格咱們也不夠,這樣一來還的確難以當上這個村干部呢。”
劉石頭想了想說道“話是這么說,但萬事也都不是絕對的,咱們雖然無法滿足那些硬性條件,但卻可以用其他的東西來彌補啊更何況,村民的投票數量也占有很大的決定因素呢。”
“剛剛晨子已經說了,憑咱們哥仨也拉不到太多的票啊。”張虎攤手道。
劉石頭笑道“倒也未必,咱們這段時間在村里做了這么多的事情,潛移默化間也早已經拉攏了不少的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