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奕萱在戈林村待了三年。
對于村民們而言,這三年中他們目睹了文奕萱的成長。
從青澀到成熟。
從初到村落時的艱難,到了日后處理任何事情時的游刃有余。
從期間村落出事時的慌亂,到了日后面對諸多事物時的淡定。
在她剛到村子時,就是個十足的小丫頭。
什么都不會,什么都得需要旁人去教。
而在一番磨礪后,她不僅學到了很多,更還把從村民身上學習到的東西靈活運用了出來,并且還將在外面學到的東西,也教回了村民。
在這期間,她給村子帶來了很多的新面貌。也給村子帶來了很多的歡聲笑語。
戈林村與其他村子不同。
其他村子就算再落后,與外界的聯系也是沒有太多時間差的。
可是這里,位處大山深處,村民們的見識,還有村落的發展都與外界脫了軌。
這樣的村莊,幾乎是被外界所忽視,甚至是遺棄的。
若是沒有外界的干預,恐怕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里都會逐漸的凋零,甚至是消失。
但,由于文奕萱的到來,卻改變了那種可悲的結局。
她讓村子與外界接了軌,也讓人們認識到了外面的世界。
并且,也帶著村子里的人,靠著農耕過著雖還貧窮,但也算是溫飽的生活。
所以,對于她,村民們內心滿是感激之情。
而在感激之余,也十分不舍她離開這里。
或許,她還沒有察覺到,但村里的人卻早已經都將她視作了家人,視作了最親近的人。
當然,就算再不舍,他們也沒有太過于執拗的去挽留。
因為他們都很清楚,文奕萱還年輕,還有著遠大的抱負。
若是一直都待在這小小的戈林村里,那將會埋沒這個人才。
像文奕萱這樣的好人,理應到外面更廣闊的天地里去。
曾經的她,是雛鷹。
如今,這雛鷹已經長大了,那她應該展翅高飛而不是被束縛在這狹小的囚籠里。
感情這種事情都是相互的。
所以,在村民感激并祝福文奕萱的同時,文奕萱也十分感謝村民們,也希望村民們日后能在新村長的帶領下脫貧致富。
對于文奕萱而言,這些村民盡管最初的時候很不好打交道,但經過這數年的相處,卻也給了她很多的幫助和感動。
遙想當初,她一個外來的女孩,生病了或者碰到難事了,皆是孤苦無依的。
是這些村民,翻山越嶺的幫她找醫生,竭盡全力的幫她解決困難。
這幾年來,她幫過村民,可村民又何嘗沒有幫過她呢
所以,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
在她對村子以及村民們付出時,村民們也幫扶著她一步步的成長到了如今的地步。
這三年之間,她早已經融入到了戈林村那個大集體中,成了其中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