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之所以會萌生自掏腰包的念頭,其實與他當初回村的初衷是有關的。
以王晨的學歷,當初是可以留在外面謀到更好發展的。
但他并沒有那么做,而是在畢業后毅然決然的回到了桃源村里。
究其原因,一共有三個。
一是還債,還人情。
從他開始讀高中到大學畢業,期間的所有學費都是從村里大部分鄉民手里借到的。
再加上期間給爺爺奶奶送殯,可謂是欠下了一筆不小的外債。
而在他看來,對那些村民欠下的不僅是外債,更多的還有難以用物質還清的人情債
第二個,則是與他父母有關,當初的他對父母還是存有一絲希望的。
所以他想留在村里,守住這個共同的家。
桃源村對于他們而言,是永遠的根兒。
他守在這里,家在,根也在。
而他要是在外面打拼,那父母就算回來了,也會因為沒有任何歸屬感而再次離開。
至于這第三個原因,則是他曾想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為村子謀點發展,謀點福利。
他是土生土長的桃源村村民。
對這里有著濃厚的感情。
曾經的桃源村很窮也很落后。
那種貧窮,限制了人們的發展,也束縛了人們的精神世界。
這讓王晨感到悲哀,也感到難過。
當然,僅憑這些也是不足以讓他下那么大決定的。
而真正激發出他想為村子做事那種決心的原因,是他考上大學,張虎帶著他挨家去借錢時發生的一幕幕。
那個時候,村里基本上是沒有大學生的。
所以,不管是曾經與王晨一家有過節的,還是平日里根本就沒啥關系的人,在得知他考上大學的一刻,都露出了很真摯的開心,也給他送上了很誠摯的祝福。
并且,在那個時候,不管是有錢的還是沒錢的,在得知他要借錢之后,都想盡辦法來幫他湊學費。
特別是楊老爺子、劉老六以及老神仙這些人,真是恨不得花光了家底來資質他。
王晨從小沒有受到過父母的疼愛,所以他一直都沒有感受過被人關心關懷的溫暖。
而那一刻,他感受到了。
并且還是源于全村人對他的關愛。
當然,在關心與關愛之余,大家也都對他有著濃濃的期待。
即便沒人親口講出來,但王晨能覺察到,所有人都期盼他事業有成之后可以回村來帶著大家一起做點事情。
所以不管是為了還債還人情,還是為了心中對父母僅存的希望,又或者是為了不讓村民們失望,他都在畢業后放棄了外面發展的好機會,回到了這生他養他的桃源村內。
剛剛回來時,王晨一窮二白,什么都做不到。
但隨著他不斷的努力,這三個讓他回村的緣由,如今也基本上達成了一大半。
首先,他的外債已經還清了百分之九十,剩下的百分之十要么是人已經故去,要么則是不準備讓他還。
當然,即便如此,王晨是還會用其他方式去還掉那些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