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薇薇投來的詫異目光,王晨搖頭道“李玉軍他們的舉動,我也有點看不明白。”
一旁的劉石頭沉思了一下說道“難道是想用這樣的方式來討取客人們的好感”
王晨挑眉道“討好感又有什么用呢畢竟客人們今天過來又不會隨禮。”
劉石頭攤手道“李玉軍也是個無利不起早的人,他搞這么這些陣勢,總不可能就只是想彌補之前的一些過錯吧”
王晨想了想說道“想不明白也懶得想了,趕緊忙活正事吧,他有什么幺蛾子,我覺著肯定也不敢在這出殯期間搞出來,否則他送出去的熱水,都得被客人潑回他的身上去。”
薇薇與劉石頭和張虎對視一眼,覺著王晨說的也有些道理。
他們都明白,李玉軍這樣的舉動,肯定是別有用意的。
而且這個用意,肯定是有利所圖。
不過,李玉軍即便是心懷禍水,也定然不敢在這時耍混,所以他們也就沒必要在這些事情上過多浪費精力了。
約莫半個小時后,賓客們都已經陸陸續續的到齊。
王晨讓張虎他們幫忙給每一個賓客分別送上一根白色的孝條之后,便張羅起了出殯的事宜來。
出殯前,需要所有賓客戴上孝條,排隊上前上香燒紙。
這在老一輩人的眼中,算是與死者最后一次道別。
第二個步驟,便是拆靈棚蓋棺蓋。
當棺材的蓋子完全蓋好之后,由主家遞來斧頭和棺釘。
斧頭錘棺釘也是有講究的。
在桃源村這里共有三個說法。
七十三歲以下的人去世,需要用白布裹著斧頭,邊喊著死者躲開邊往里砸釘子。
七十三歲以上的人去世,需要用紅布裹著斧頭,低聲喊著死者躲開時敲三下釘子。
而八十四歲以上的人去世,除了斧頭的柄需要用紅布包裹之外,斧頭處也需要包裹,再砸的時候只能砸一下,甭管是否砸進去,都不需要再砸。
老神仙已有八十五歲的高齡,這在桃源村已經算得上是喜喪了。
王晨揚起斧頭喊了一聲李爺爺躲開后,便重重砸了下去。
一根長釘快速沒入木棺之內。
隨后,王晨將準備好的喪棒遞給了薇薇,繼而他站在了一旁。
待抬棺匠們上前捆好棺材之后,王晨大喊道“起棺”
“嘿”
一眾抬棺匠低沉一喝,隨即便將棺材抬起緩緩朝著外面走去。
到了街口,薇薇面向棺材跪下,揚起手中的瓷盆猛地往下一砸,隨著哭聲響起,出殯的隊伍以及抬棺匠們,便都緩緩向著大山的方向走去。
結婚與出殯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迎親與出殯隊伍的行進速度都很慢。
這個具體有什么說法,王晨不太清楚,只聽人說,是為了讓死者再看看村里的街景,也讓村民們再看看這即將入土的死者。
而在桃源村這一帶,送殯的人是不能直接去墳上的,得等第三天的時候才可以。
所以,在走出大概一百步之后,送殯退伍退到了一旁,抬棺匠們隨著灑路錢的人往山里而去。
目送抬棺匠又走出百步后,王晨看向張虎他們說道“墳上還有些事情需要我去處理,你們陪著薇薇先回去。
回去之后記得在門口擺個盆子,盆子里放把菜刀,每進去一個人就讓他們翻一下菜刀。
隨后,將棺材原本停放的位置用石頭壘砌一小塊,再把那里原本放著的五谷和薇薇穿著的麻衣放到水缸后面。”
這些習俗張虎也都聽說過,比如進門要翻刀,代表著的是與死者陰陽兩隔,一刀兩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