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急忙勒住坐騎,面色焦急地對著李世民說道“哎呀世民,你就別問了,趕緊跟我一起回府吧,父親急招,二叔、裴世叔、劉文靜叔父現在都已經在府上了”
“好,那我們趕緊走”
李世民一聽李建成這么說,心想必定是有大事,當即一抽馬鞭,朝著城內飛奔而去。
。。
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一路快馬加鞭,不過一刻鐘的功夫便回到了李府。到了大門口兩人立刻翻身下馬,徑直走進大門,迅速穿過一條走廊,疾步走進了李淵的書房,對著坐在首位的李淵躬身行禮道“孩兒拜見父親”
李淵裝作漫不經心地瞥了二人一眼,淡淡說道“起來吧”
“孩兒謝過父親”
兩人又躬身行了一禮,旋即緩緩起身恭敬地侍立在李淵的兩側。
李淵淡淡地看了一眼李世民,呵呵笑道“二郎今天是去哪了,你大哥可是找了你很久啊”
李世民慌忙回話道“回父親,孩兒是去城外看看募兵情況”
“情況如何”
“回父親,前來投軍的人絡繹不絕,光今日一天就招收了近兩千人”
坐在左側邊的那個留著三寸短胡須的文士聞言頓時哈哈笑道“恭喜叔德兄啊,看來太原民心可用,大事可濟啊”
坐在右手邊的那名文士卻沉聲說道“裴宮監,你不要只看到樂觀的一面,叔德兄畢竟在太原為官十幾年了,能有這樣的民意也在預料之中,咱們做事的眼界還是該看開些”
這二人正是歷史上李淵起兵時的左膀右臂,左邊這位乃是李淵至交好友晉陽宮監裴寂,而右邊這人乃是晉陽令劉文靜。
裴寂聽到劉文靜的話,頓時拉長了臉,不滿地說道“劉先生,叔德兄仁厚之名天下皆知,何止太原一地,我這話說的有理有據,如何又成了目光短淺之輩”
劉文靜微微一笑,“叔德兄仁厚之名自是天下皆知,可普天之下有這仁厚之名者又何止叔德兄一人,在我看來,之所以會有這么多的老百姓前來參軍,不單單是沖著叔德兄的忠厚之名,更因為叔德兄的武略”
“武略”
劉文靜點了點頭說道“太原城的老百姓之所以這么積極響應叔德兄的征兵,叔德兄的仁厚之名自是一方面,但若叔德兄沒有這幾年滅毋端兒、斬劉迦論的戰功,老百姓怎么敢加入你的軍隊呢“
“劉先生所言極是”原本在一旁侍立的李世民大聲說道,“老百姓都是務實的,父親近年來連戰連捷,老百姓覺得跟著父親才有前途,所以才會如此積極地響應諸位叔父不妨試想一下,薛道衡、虞世南在士林口碑極好,若是他們來此募兵,又會有幾人應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