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農城外,幾名唐軍斥候漫不經心地游走在曠野間,絲毫沒有發現危險正在悄悄地逼近。
嗖嗖嗖
暗夜里突然飛出幾支利箭,箭箭穿喉而過,幾騎唐軍探馬均是一聲不吭地從馬背上栽落下來。
兩員氣宇軒昂的隋將打馬從陰影中出來,其中一人朝著另一員將領拱手說道“呵呵,楊將軍好箭法”
那位楊將軍微微一笑,抱拳說道“哪里哪里我這點微末的箭法豈能和呼延將軍相比”
說話的二人分別是楊延昭的族侄楊士翰、呼延灼的嫡親兄長呼延贊,都是在楊杲召喚時亂入而出的人物,統統被系統植入到了楊延昭的麾下。
“這個時候就沒有必要互相謙虛了。”楊延昭策馬上前,沉聲說道“眼下我們應該抓緊時間攻取弘農。弘農城堅,當初王世充利用此城抵御唐軍近一年之久。要是讓城內的唐軍發現了我們,這一個多月的艱苦行軍可就全白費了。”
“遵命”楊士翰和呼延贊各自拱了拱手,領軍撥馬疾奔弘農城而去。
楊延昭扭頭繼續下令道“楊延嗣、尚師徒、周本、新文禮四將聽令,命你們各率五千兵馬圍堵四門,千萬不要放跑了李元吉”
四員悍將一齊催馬上前,拱手領命道“末將遵命”
“出發”
楊延昭馬鞭一揮,領著后續的主力部隊緩緩朝著弘農城靠近。
呼延贊和楊士翰是近兩年才投奔到楊延昭麾下,當時的荊襄局勢已經穩定下來,南本無戰事發生,兩人投軍許久卻寸功未立,不免得有些心急。楊延昭明白二人的心思,也清楚二人的本事,此時便命令另外四員將領在外圍堵而只帶這兩將進城,為的就是將奪取弘農活捉李元吉的功勞安在他們頭上。
楊士翰和呼延贊對此也是心知肚明,在暗暗感激楊延昭的同時也下定決心此役定要活捉李元吉
“給我上”
楊士翰和呼延贊率領先頭部隊很快就趕到了弘農城下,當即伸手一招,幾十個士兵帶著鉤鎖快步上前,向上一丟,勾住城垛之后便順著繩索手腳麻利地攀上了城頭。
自王世充被殺之后,弘農城便再無戰事,洛陽前線又有李世民率領十幾萬唐軍,城內守軍本就警惕不足。再加上李元吉貪圖享樂,治軍不嚴,城頭上也就稀稀拉拉地幾個巡哨兵,而且大多還都靠在城跺上打盹。
隋軍士兵爬上城樓之后,動作迅捷地結果了城頭上的尋哨,下了城樓大開城門。
“將士們,殺進去,活捉李元吉”
眼見城門大開,呼延贊和楊士翰齊聲虎吼,縱馬當先沖進城內。
“叮咚,檢測到楊士翰進入當先狀態,武力5,基礎武力101,當前武力上升至106。”
“叮咚,檢測到呼延贊進入悍勇狀態,武力4,基礎武力99,當前武力上升至103。”
虎牢關前隋軍大營,剛剛躺下歇息的楊杲聽到腦海中系統的提示音后,頓時翻身而起,面露欣喜之色,道“看來楊延昭所部已經殺到弘農了。李世民,朕看你還能在虎牢關和朕耗到幾時”
調用楊延昭所部突襲弘農是陳平的建議,這個建議也得了劉伯溫和由劉伯溫引薦的好友戲志才的認可,但是陳平提出的調遣水師北上黃河切斷唐軍和河東郡之間的聯系,徹底將李世民大軍困在洛陽的建議卻遭到了劉伯溫和戲志才的一致反對。
劉伯溫和戲志才認為李世民麾下有十五萬大軍,都是跟隨他征戰多年的精銳。若是徹底斷絕他們的退路,依照李世民的心性,必然會選擇和隋軍拼個魚死網破,到時候縱然能夠全殲唐軍主力必然也是元氣大傷,年內難以大動干戈,反而只是便宜了朱元璋、鐵木真等人。
楊杲權衡利弊之后最終決定不派遣水師北上,放開河東給李世民留一條退路。人都是有僥幸心理的,若是沒了退路絕境之下必然人人死戰,可若是他們發現還有退路便會選擇爭相逃命,到時候只需銜尾追殺斬獲依然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