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陳清源立即點頭。
楊信又說:“第二,除了八寶粥和花生牛奶之外,銀鷺旗下的其他產品全部砍掉。碳酸飲料廠,全部用來生產喜豐的可樂和汽水,而且要并入喜豐的碳酸飲料事業部。同理,罐頭廠也要并入喜豐的罐頭事業部,罐頭的海外渠道和市場由喜豐接收,其他幾款產品也是如此。”
“你這是要把我的企業大卸八塊!”陳清源郁悶道。
楊信道:“這叫生產結構重組,避免內部競爭。”
陳清源說:“這個我再考慮考慮,還有呢?”
楊信繼續道:“第三,同茂公司以前的銷售渠道,全部歸喜豐公司所有,并漸漸轉化為喜豐的渠道銷售模式。”
“一次性說完吧。”陳清源臉色難看道。
楊信笑道:“第四,同茂公司從采購、生產、運輸、銷售、管理等各個環節,必須進行喜豐化,納入喜豐統一的信息管理系統。第五,喜豐將直接注資1億元,幫助改名之后的銀鷺公司擴大產能和宣傳力度,扶持八寶粥和花生牛奶兩大產品。第六,鑒于銀鷺在奶制品和粥類產品方面的積累,喜豐公司將不會推出同類產品,以后奶制品、乳制品、粥類產品都由銀鷺公司開發和銷售,但也只能向這幾個方面發展,這同樣是避免內部競爭。”
陳清源看了看親弟弟,又看了看其他4個創業股東,說道:“我們這些創業元老怎么處理?”
楊信說:“改革后的銀鷺公司,仍由陳老板掌控管理,但我們會派一些相關人員過來,比如財務總監。你們六位創始人的股份,全部置換為喜豐的股票,喜豐將新發1億股股票,4000萬股給你們六人自己分配,另外6000萬股在股市融資。”
“4000萬股是多少錢?”陳清源問。
楊信道:“以喜豐現在的股價來算,4000萬股就是2億多港幣。”
此言一出,其他幾個創始股東都面露喜色,這條件比他們想的更優厚。
陳清源點頭道:“還算合理。”
楊信笑道:“其實股票值多少錢不是重點,重點是六位老兄拿了喜豐股份,以后大家就是自己人了。你們和銀鷺公司的管理層,如果業績優秀,完全可以調來喜豐總部任職,甚至坐我的位子當CEO都可以。同樣,銀鷺公司也要采用喜豐的制度,不能強行立山頭,你們有人事大權,但最終權力依舊屬于總部。為了表達誠意,收購達成之后,小陳老板可以立即來總部任職,我會給你一個非常合理的職務。”
小陳老板就是陳清源的親弟弟,也是銀鷺的創始人之一。
“我們需要再商量一下。”陳清源雖然臉色如常,但顯然已經趨向于接受這個方案。
楊信微笑道:“我敬候佳音。”
三天之后,雙方達成合作意向,并開始對細節進行討論。
宋維揚得知消息還是很滿意的,即便喜豐不收購銀鷺,銀鷺也會被臺資參股,最后被雀巢收購60%股份——雖然雀巢的第一大股東將變成中投(占股不到3%的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