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維揚不著調的翹起二郎腿,斜倚在鐵質蒙皮椅子上,偏著腦袋反問那記者:“你知不知道,許多行業越是不景氣,就越應該加大投資?”
“為什么?”那記者追問道。
宋維揚說:“這要看你想賺快錢,還是想做長遠布局。90年代中期,中國飲料行業飛速發展,喜豐的擴張卻選擇穩扎穩打,擴張太快的很多企業都死透了。而在之前的兩三年,中國出口量下滑,內需嚴重不足,相關制造業一片哀鴻。但是,喜豐公司卻在這種時候狂飆突進,不斷加大對內對外的投資。結果是,前兩年穩扎穩打的企業都死了或半死不活,喜豐卻因為在行業不景氣時砸錢而快速發展。”
市領導對這個問題也來了興趣,主動問道:“宋老板可以跟大家詳細解釋一下。”
宋維揚笑道:“剩者為王,剩下來的剩。其實道理很簡單,行業不景氣,大家都虧損或者不賺錢。這種時候,擴張成本最低,只要選準了發展路線,熬過去就能更上一個臺階。互聯網行業也是如此,幾年前最紅火的時候,我只投入了一些小錢,沒有跟風把家底兒都砸進去。現在互聯網半死不活,我卻在加大投入,從去年到現在已經投資幾千萬元,今年還會再投一兩個億。”
那個記者還不服氣:“芯片制造屬于尖端技術行業,而且中國大環境也不穩定,能跟做飲料做互聯網一樣嗎?”
宋維揚沒有回答,而是笑著對張如京說:“芯片制造我是外行,張先生來闡述一下吧。”
張如京的語氣不疾不徐,娓娓道來:“15年前,三星有一款新產品上市,卻遭遇全球半導體行業低谷,內存價格暴跌了90%以上,從每片4美元跌至30美分,而當時三星內存的生產成本就有1.3美元。這意味著,三星每賣出一片內存,就肯定會凈虧1美元。當時,英特爾選擇退出內存制造領域,NEC和日立等企業都大幅消減開支,不斷關停生產線和減少研發投入。但三星卻越虧損越投資,瘋狂加碼研發技術,不斷擴大產能。一年時間,三星電子虧損3億美元,把股本都虧完了,全靠政府貸款和三星集團其他公司輸血。又過了一年,三星電子熬過去了,業內影響力直線上升,但還是比不上某些日苯巨頭。又過了一年,全球經濟不景氣,日苯更是經濟泡沫破裂。其他企業相繼減產,三星又頂著虧損加大投資,這次用了四年時間,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內存制造商。”
“明白了嗎?”宋維揚笑著對記者說,“堅持并不一定勝利,但不堅持一定會失敗。我愿意陪張先生賭一把,現在中芯國際有100億元資金,這100億虧完了我來追加投入,虧損額在150億以內我都能接受。”
張如京忍不住笑起來,鼓掌道:“宋先生好魄力!”
眾記者突然興奮起來,連標題他們都想好了——《宋維揚看好芯片制造業,容許中芯國際虧損150億搶占市場》。
“宋老板,你有那么多錢嗎?”一個家伙起哄道。
“哈哈哈!”眾人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