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劉春江的這個孩子,你比自己的孩子娟娟還要上心啊”
見薛柯枚回來了,趙田剛酸溜溜地說著。不知道他這是究竟在贊賞自己,還是諷刺自己。
薛柯枚只是看了趙田剛一眼,并不說什么。其實她內心里也承認,對劉春江的這個孩子,確實要比對娟娟更上心。道理很簡單,畢竟,對待自己的孩子,沒有那么多的顧慮,有什么說什么;而對待劉易,卻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
火車上的空間畢竟小,又沒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所以,劉易在走廊里玩了一陣,覺得沒有什么意思,便又回到了臥鋪。
由于趙田剛剛才把電腦收起來了,所以,劉易也沒有什么可以玩的,便坐在薛柯枚的座位上,一邊吃著瓜子,一邊看著外面的景色。
由于車窗外面不時地能看到一些沿途的城鎮和村落,所以,劉易便好奇地詢問起所見到的各地風土人情和民間文化習俗來了。
“一個地方一個樣。各地都有各地自己的民間文化風俗和風土人情”薛柯枚耐心地解釋著。
“哦,”劉易似懂非懂地聽著,“那為什么會這樣呢”
“這個嘛,”
薛柯枚斟酌著自己的詞匯,想著該如何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把一個并不淺顯的哲學道理,盡可能讓一個小學生能夠聽懂,“由于各個國家、地區或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和行為價值觀念不同,所以,即使對同樣一種行為的認識,評判標準也不盡相同。這些都是歷史形成的,不能簡單的一概而論,更不能簡單的用對或錯來評判。作為一個有教養的人,應該尊重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和各種風俗習慣,最好是入鄉隨俗比如你那天在學校的那種行為,就是一個例子。由于事情是發生在咱們這里,而咱們這里就是這樣的文化傳統,所以,人家才不認同你的行為,家長也才找到學校,說你欺負了人家的孩子記住,你以后在學校千萬不能再那樣了,這里畢竟不是在國外。如果你再那樣,人家家長可不會讓你,說不定會揍你一頓呢”聊著聊著,見劉易的心情還算不錯,薛柯枚便抓住這個良好的機會,巧妙地把話題轉移到那天發生在學校的事情,給劉易做起了思想工作。
“知道了。”劉易若有所思地點著頭,他總算是答應下來了。
“哼,什么入鄉隨俗我算是活明白了,這個年頭,不管到哪,你有錢就是對的,沒錢就是錯的。哪來的那么多說道”趙田剛見薛柯枚這樣說,不以為然地發表著自己的看法。
“這是小孩子在學校的事情,和你沒有關系。”薛柯枚當然不想和趙田剛理論,更不想解釋劉易在學校發生的那件事。所以,她這樣說道。
“沒關系就不能發表個人意見了嗎劉易在學校怎么了說來聽聽”趙田剛閑得慌,他好奇地問著。
薛柯枚當然懶得搭理他。
“就是在學校,我親了一個女同學”劉易當然不知道薛柯枚和趙田剛的微妙關系,他以為這是很平常的事情,見薛媽媽不肯說,便自己說了出來。
什么,你親了一個女同學嘻嘻,真瞧不出來。行,你比你趙大爺有出息,像個爺們哈哈哈哈當年聽了劉易的話,趙田剛頓時來了精神,他直起腰,重新打量了劉易一番,隨后便一邊笑著,一邊準備向劉易講述他當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