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元二十九年,元月宮宴,四皇子葉諍上呈圣人,為表孝心,自愿親下江南收集風土人情民生百態,編纂成冊納入皇家書庫,以彰顯圣人治世之德,流于后世一個海清河晏、天下太平的大云盛景。
“四皇子如今朝中五位皇子,得以封王的有三位,唯二沒封王的皇子,一是年僅十二的七皇子,二便是這位四皇子。連比四皇子小一歲的六皇子,去歲末都已封了晉王。這位四皇子嘛”
“若是受寵,又怎會下我江南此行說得好聽是為編纂書冊,但編書是何等青史留名的好事,要當真是個好差事,太子會無動于衷嗎說到底,就是為了穆、盛二家而來。”
“我看也是,如今太后退居興慶宮,孟氏不出,朝中獨寧氏坐大,我們這位筆下也就只有效仿太祖,請世族出山相助咯。”
小聲攀談的兄弟二人,被自家阿爹回頭一個嚴厲眼神喝止,不得不打斷興致勃勃的談話,收斂形容,揚首朝山道望去。
視野內出現浩浩蕩蕩的一排儀仗,那位四皇子的車架便在其中。
隨后的還有百來侍衛,駕馬銀甲,氣勢威武。
“來了”
六道書院山門前,站滿了樟州大大小小的世家來人。
這位四皇子于半月前抵達樟州后,便對外宣稱水土不服,住在刺史準備的別院中閉門不出,任何來人一律不見。
半月來,這還是四皇子第一次走出別院。
也是樟州眾多林立的世家,第一次見到這位天潢貴胄。
這些世家中打頭的,自然是穆氏盛氏,兩家的老族長雖然沒有出面,卻也派來了家中中流砥柱的晚輩一位是穆氏穆宗的第四子穆徹,穆昭父親之兄長;另一位則是盛氏盛楠,未來盛氏族長,盛明陽的父親。
兩人站在人群中,隨意與身旁幾位六道書院的先生交談著,風儀卓爾不群,神色更是淡定從容,并沒有急著上前。
馬車徐徐停下,八名宮婢依次而出,最后露面的則是一位面白無須的老宦官。
這位四皇子,人雖未見,氣場架勢倒是擺得很足。
迎接的人群中,穆徹與盛楠雖然停下談話,但也沒有急著上前。他們身后的人自然也是如此。
馬車與世家,宛若一場無聲的對峙。
“哎穆兄八郎”后面一輛馬車鉆出一道微胖身影,身著紫色官服,赫然是樟州刺史楊志源。
這位楊刺史外號老好人,他能穩坐樟州刺史的位置,和江南各大世家打好關系,靠的就是天生和善沒脾氣。
“楊刺史。”
楊志源笑呵呵地跳下馬車“我可是許久沒見你們二人了啊,今夜我在十里樓宴請諸位,務必到場。”
“楊刺史客氣了。”
“哪里哪里。”
一州刺史,堂堂從三品大員,更是手握重權的封疆大吏楊志源在穆徹、盛楠二人習以為常地放低姿態,周遭人等也皆是一幅見怪不怪的樣子。
楊志源好不容易安撫住了山門前的人,又掉頭回到馬車前。
“四皇子,六道書院已經到了。”
馬車內并無動靜。
“四皇子”
“嗯”低沉的嗓音從馬車內飄出,半晌,一柄折扇挑開簾子,顯露出四皇子葉諍的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