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元帝在乎的當然不是百姓生死,他只是清楚,饑荒之后,動搖的是他的統治根本,威脅的是他的皇權
北方的鐵騎虎視眈眈,南邊的動亂尚未平息,要是大云內部再掀起一場旱災引起的民亂,那他怕是真的要下罪己詔以示天下
景元帝當然不肯,于是在他一聲令下,長安城內大興土木,短短半月就平地拔起一座比城樓還高的祈雨臺
朝堂之上,大臣們四目相對,一片茫然,暗想賑災不應該撥款、修建水利以及調動囤糧嗎祈雨臺這是什么鬼東西有這些錢還不如撥到遭災的地方去
他們心里藏著埋怨,雖然不敢把鬼東西幾個字說出來,但也紛紛向景元帝表示不滿。
“這些些微小事,自有太子處理”
景元帝大手一揮,不以為然地將賑災等事打入些微小事之列。
他興致勃勃,在意的是其他東西。
比如,祈雨斗法。
“如今長安城內能人輩出,先有無極真人,后有北山神女,此乃我大云之幸。修建祈雨臺,便是為兩位能人能登臺做法,為我大云祈福降雨”
景元帝這話一出,立馬惹得朝堂內外呼嘯炸鍋,當場就有老臣跪下請求皇帝收回成命。
但是景元帝向來一意孤行,決定好的事情哪里會輕易更改。
皇命既出,就沒有收回的道理。
消息很快傳遍長安。
有忠臣斥罵皇帝昏庸離譜,也有奸臣認為此事背后可大做文章。
但更多的長安百姓,想的卻是另一個問題
“國師和神女斗法誰輸誰贏”
信奉長生教多年的老百姓們覺得,那必須是國師贏啊國師仙風道骨,已經得道多年,哪里是一個年輕后生可以比擬的
而長安城內新興的神女忠誠信徒們卻覺得,有志不在年高,國師就算長了這么多歲,那也比不上神女得仙人點靈來得仙姿玉骨啊
雙方各執一詞,誰都覺得他們的話才是真理,吵吵嚷嚷之余,倒的確是忘了長安城外的千里焦土。
與此同時,長生宮內的無極真人,和北山神殿內的姜羲,幾乎同時得知了這個消息。
姜羲盤腿坐在懸崖邊緣,烈烈凜風吹拂她的墨色長發,發間的紅色飄帶也隨之舞動,而她瞇著眼睛,眼底神色深遠而瞧不清。
她輕撫著酒瓶細口,輕喚了聲
“阿福。”
跪坐在她身后的阿福立刻乖巧近身
“娘子”
“你說這雨,祈還是不祈呢”
要說祈雨求福,那才是姜族真正的老本行。
姜羲曾以一曲祈福舞令滔滔河水平息,也可奏一曲祈雨樂讓上蒼憐憫。
她乃巫主,世間靈力最強之人,祈雨不過是舉手之勞。
哪怕現在焦土千里,于她而言也不過是休養一兩月的事情。
但是,她同樣也明白,這次旱災對百姓是生死攸關,但對于她和楚稷想要做的事情來說,卻是前所未有的天賜良機
大云國內遭災,降雨影響春種,再過半年迎來的可能不是豐收而是大饑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