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城的評價內容看起來頭頭是道,精辟入里,實則毫無邏輯可言,之所以能讓一批人相信,無非是倚仗網友平均鑒賞水平不高,真正懂畫的行家不常上網。加之篇幅很長,從誠意上來看,大大增加了可信度。
但紀喬真不僅是他喜歡的畫家,更是他喜歡的人。真正結識以后,宋硯才知道結識遠遠不夠,他還希望可以保護好他。
宋硯當即聯系了一位因畫作而結緣的忘年交,向他同城閃送了一副紀喬真的作品。前輩年過花甲,在美術圈的地位不容小覷。宋硯本來想收集他的點評,找媒體發布出去。沒想到前輩收到畫后,主動打電話問詢“怎么注冊微博”
宋硯當即明了,會心一笑。
進來拿資料的秘書看到宋硯的笑容,當即一愣,雖然宋氏勢頭大好,高歌猛進,宋硯卻很忙,而且事情一多,幺蛾子也多,棘手的事務成倍增長。她已經很久沒看到宋總的笑容,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可以讓他這樣愉悅,也跟著揚了揚唇角。
宋硯的忘年交把這件事的始末往藝術圈一擴散,引起了不少同行的關注。子彈飛了一會兒,他們先后出面發聲,幾個從不上網的高齡畫家都注冊了微博,為紀喬真說話。
“節目組送來了阿見的畫稿原件,無論構思創意還是繪畫水平都不可多得,構圖色彩可圈可點。可謂每個筆觸都融入了思想,值得欣賞研究。”
“感謝節目組挖掘出阿見,并用鏡頭記錄下這樣優秀作品的創作過程。我們應該為擁有這樣一位年少有為的青年畫家感到榮幸。”
但輿論的浪潮又兇又疾,這些正經八百的評論很快其他魚龍混雜的聲音淹沒了。只有幾條因為昵稱和頭像皆是默認,說話語氣又太過正式,和評論區整體畫風格格不入,引起了網友的注意。
點進去會發現,他們的微博號里沒有一條微博,結合這灰撲撲的默認頭像和一長串的字母id,就差沒把“我是水軍”四個大字掛在簡介里。
網友們戲謔回道“多少錢一條給個群號”
“馬甲都不披,真是666,估計不要五毛,最多一毛”
就在黑子們和吃瓜群眾激情圍觀的時候,這幾個評論賬號悄無聲息地通過了微博認證,蓋上了戳。
他們甫一刷新,就看見一列被他們頂上去的整齊黃v,閃瞎他們的眼。
“”
翻了翻百科,他們竟都是當代著名畫家,斬獲的獎項比趙青城多得多。更有一個共同點,年齡已經很大了。怕不是因為剛剛注冊不會換頭像昵稱,所以才顯示系統默認。前輩們一把年紀沖一次浪,收到的回復全是“嗨,多少錢一條”
黑子們齊齊陷入尷尬,心頭涌上了一絲罕見的愧疚。部分黑子良心發現,跑去私信真摯地道了歉。
路人則有些凌亂,原來紀喬真的畫不僅不糟糕,還可能很優秀,前輩都愿意為他發聲。但趙青城也很權威,不僅是美術家協會的一員,還是專業級的評畫師,為什么會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到底誰說得對
就在這時,更多先前被隱沒的賬號通過了認證,被頂上來,大家這才知道,被他們注意到的若干條評論只是冰山一角。其中給予紀喬真最高評價的博主,竟是全國美術家協會的主席。
網友們無端地覺得這場景有些似曾相識,紀喬真的團寵體質,原來不僅體現在綜藝,還體現在藝術圈里。
事情發酵到最后,國際最權威的美展組委會向他發出邀請,直言可以把紀喬真的作品直接送進終審,邀他上了一輛惹人矚目的直通車。
這足以證明紀喬真的作畫水平有多么優異,以及趙青城有多么滿口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