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疏記憶力很好,很快就想到火塘邊的三人身份。
盡管不知姓名,卻是和安星月一起爬山的人,三人都出現在那張照片上。當時照片里一共七個人,刨除安星月和男友,還有三男兩女,都是二十五六歲的樣子。
安星河腦子也不慢,何況這深山里能有什么人,很快就聯想到妹妹身上。
“你是安星月哥哥”三人有點驚訝,馬上就說了“你別擔心,安星月也在這兒呢。哦,她爬山的時候腳滑了一下,小腿擦傷了,在房間里躺著,男朋友陪著她呢。”
“謝謝。”安星河提著的心終于落地,問了房間位置,上樓找人去了。
三人相互看看,低聲道“沒事吧我看他臉色很難看。”
“頂多挨頓罵,趙子銘不在那兒嘛。再者說,安星月也實在是”剩下的話沒說出口。
同行幾天,安星月“離家出走”的事多少知道些。
池疏脫掉淌水的雨衣,掛在大門旁邊的墻上。
從外面看只覺得房子簡樸,進來后才發現,這的確是一棟老房子。墻體是半人高的石頭墻,上面接著土磚墻。所謂土磚,就是以前六七十年代農村建房自制的,用土、稻草加水攪拌制成磚胚,曬干后蓋房子。
使用土磚,時間久了難免掉渣。
大概為了擋灰,土磚墻貼了一些掛歷紙、連環畫報、報紙之類,很陳舊了,也很有時代特色,哪怕是在農村里都很難看到了。
屋子很大,又沒隔斷,為承重,支起了好幾根木頭柱子。
這屋子最有現代感的地方,一是水泥地面,二是木柜子上的電視機。這臺電視機顯然被精心對待,搭著勾了花邊的藍布電視罩,電視機的外殼也沒什么劃痕,但依舊擋不住歲月感,它是一臺長虹牌的21寸彩電,有個大屁股的那種老電視。
房子是兩層樓,抬頭看到的是木板,而不是水泥板,這也使得房子隔音很差,剛才安星河上樓,腳步聲蹬蹬蹬的特別明顯。
樓梯右側的墻上開了一道木門,木門虛掩著,應該是通向房子后頭,也不知有什么。
池疏又環顧了一圈,沒看到任何照片相框。這點倒是挺少見,他記得十年代的人們很喜歡將照片集在一起,弄個大玻璃框裱起來掛在墻上,畢竟那時候照相沒現在普遍。可這戶人家雖然處處充斥著年代感,卻又缺乏很多東西,無疑,經濟上是很窘迫的。
“姜湯熬好了,快來趁熱喝。”劉嬸端了兩只冒熱氣的大碗進來,一邊招呼一邊將碗放到桌子上,轉身又去廚房端剩下的。
“不麻煩劉嬸,我自己來。”池疏忙上前幫忙。
“不用不用,你趕緊趁熱喝,可別出去再淋了雨。”劉嬸連連推辭,三兩步就出去了。
廚房在左邊的木屋子,來回從院子里穿行,頭上沒個遮擋,又是幾步路的事兒,劉嬸頂著個大斗笠,碗口上扣著盤子倒沒事,她自己身上難免要淋雨。
“好辣夠嗆的”林正新端起碗喝了一口,燙的直哈氣,吹了幾下,趁熱一股腦喝了。
鑒于這家旅社存在的詭異,池疏也用精神力仔細辨別過,并沒看出什么幻象的痕跡。當初在舊樓,他就能看出張奶奶做的飯菜不對勁,但劉嬸煮的姜湯,看不出異常。
謹慎起見,池疏只假意喝了一口“我體質不太好,感冒著涼不敢碰辣,嗓子會腫痛。我帶的有藥,一會兒吃點藥預防就行。”
這姜湯為著驅寒效果好,不僅放了蔥頭蔥須、姜片,還有不少曬干的紅辣椒,喝了保管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