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人日子是湊合著過,活一天算一天,但首領們,哦不對,村長們都很清楚,女陰不可能一直供應著糧食,他們若是不做好準備,等女陰開始不糧食時,他們就可能被餓死了。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日,女陰才大張旗鼓的將所有村子里的村長都給請了過來,讓之前幫著女陰打仗的部落挑人出來跟他們回去學習該怎么耕種,并免了他們明年的賦稅。
當然,她們也沒忘了別的部落,告訴他們想來學也可以,只是耕種所得得上交六成作為學費,這六成還不算在明年的賦稅中。
只這一個要求,就讓許多心動的人望而卻步了,小部落一年到頭能維持自己溫飽就不錯了,哪還能有多余的上交,更枉論,他們內心其實也不是很相信女陰會真的將這種吃飯的本領教給他們。
女陰對他們的質疑也并不在意,明年看到成果了,他們自然就會主動加入了,所以女陰并不急。
風漪就更不著急了,畢竟女陰又不缺糧,根本不用盯著村里種的那點糧食,只是先劃下章程,后頭才不會亂,她只想將這些還不算太適應如今生活的蠻夷部落都馴化罷了。
可惜這個年代沒有佛教,不然風漪覺得馴化起來就更輕松了。
蠻夷部落以狩獵為生,醫療科技皆落后,實際上居住地點是經常變動的,畢竟有時候妖獸會突然造訪,然后看得順眼就在那處安家,所以很多小部落幾乎隨時都做好了搬家的準備。
只是他們再怎么搬,也都還是在十萬大山打轉,環境都很熟悉,誰都不怕,可搬出來就不一樣了,那是完全陌生的環境,這才是很多部落反對的根源。
但只要他們像女陰一樣開始以耕種為生,狩獵為輔,很快底層的部落人就會遺忘了自己住在十萬大山時擁有的敏銳感知,再加上有了固定的糧食收成,有了固定的土地、房子、財產的羈絆,他們就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樣,一覺得自己勢力稍微大一點了,就能生出不臣之心,顧忌得會更多,也不會隨意不上貢。
不像之前,每次國君死亡王位流轉時,總有那么些部落選擇裝死不上貢,但來年卻還能舔著臉來購買糧食。
而有了耕地就不一樣了,沒有哪個人能拒絕這樣穩定的糧食獲取途經,到時背叛的風險就必然變大,這時候就算上頭要造反,他們也不會跟著,因為他們不需要仰仗著高層外出狩獵帶回來的獵物活命了,這種時候,就算風漪給他們換了個村長村干部,他們都能完全不在意。
當生活方式都開始跟女陰靠齊,用著女陰的語言、遵從著女陰的習俗、穿著女陰風格的衣物,一代代下去,誰還能說自己不是女陰人
先輩成功的案例還擺著呢,風漪不至于連抄作業都抄不會,等他們基本適應環境之后,風漪還會安排老師下鄉,到時把她編的女陰娘娘開天辟地創世論一扔,到時誰還會覺得自己是外人
不過老師教學太嚴肅了,風漪覺得,到時可以安排個大荒版話劇去巡回演出,對那些不識字的部落人來說,或許才更容易理解和記在心上。
只是這一切都得慢慢來,風漪也只寫在了計劃表上,沒急著去干,這些天都在一邊修煉,一邊處理下面傳遞上來的信息,將之前建村沒考慮周全的地方都一一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