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萬大山里,最多的其實不是人,而是蠻夷。
他們散落在名山大川中,任何一個地方都可能出現,這樣的部落,有些甚至都無法使用圖騰,部落的圖騰只是單純的象征意義,也無法說話,往往再還沒有人發現他們時,就已經消亡了。
這樣的蠻夷,被視作是生蠻,而熟蠻,自然便是那些已經受到了周邊王國勢力影響,已經有所開化,會說某個國家的語言,且產生了一些貿易往來的人。
風漪征服的那些部落,都是熟蠻。
而惡鬼選擇動手抓的,則一般都是生蠻。
生蠻往往居住的地方更加隱僻,也鮮少與別的部落交流,所以哪怕一整個部落的人都憑空失蹤了,也不可能會引起什么波瀾,甚至,在惡鬼年年如一日的消耗下,人數竟也沒有減少的特別多。
因為這些生蠻,往往都會在你以為殺光了時,突然發現,竟然還存在著,并非他們的生命力如野草一般頑強,而是他們如飛絮一般,被風吹得散落在各處,除非是一寸一寸的去找,不然總會有遺漏的。
而對惡鬼來說,它們只需要去抓那些生蠻,便無需擔憂被發現的風險,因為根本沒有人去關注生蠻。
居住在城里的人,瞧不起在外面衣不蔽體的熟蠻,而熟蠻,同樣也瞧不起連話都沒法說溝通不了的生蠻,就像很多人沒把蠻夷當人看一樣,在熟蠻眼里,生蠻自然也什么都不是,有些人甚至還會認為,生蠻的肉吃了會變傻,所以哪怕是饑荒時餓到吃人,都會下意識把生蠻而排斥出食譜去。
這其實才是惡鬼橫行了這么久,竟無一人察覺的主要原因,畢竟它們挑的軟柿子根本無人窺覦,自然也很難讓人生出警惕來。
但只要被注意到,關注起來自然也很容易。
比如,這么多年來,死了這么多的人,惡鬼誕生的數量從來不少,可周圍被惡鬼所毀滅的勢力卻極其有限,惡鬼以人為食,單純的氣血、恐懼乃至血肉它們都吃,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讓人分不清它們主要是以什么為食,但至少看它們的做派就知道,它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落在自己手里的人。
所以按道理來說,人族的傷亡不該是那么少的才是,畢竟周圍也沒有聽說有那個地方被懂可持續發展道理的惡鬼圈養起來當食物的地方,倒是這么做的妖,時不時就能聽到那么一兩起。
在這種情況下,惡鬼,它們那么多的鬼,究竟吃的是什么哪怕有鬼王約束,可鬼王也不可能讓它們都餓著吧
于是,想了許久,風漪終于想起來,這個世界上其實還有一種被叫作生蠻的生物。
他們是真正的野人,普通人不把他們視為同類,他們同樣也不把別的人視為同類,一看到蹤跡就躲,大多數時候,蠻夷碰到他們都會覺得晦氣的離開。
可偏偏,他們的數量又從來都不少,畢竟在沒有什么防護措施的時期,懷孕是很容易的事,只要有幾個人生育,就能出現一個小規模、壽命短暫的部落。
這樣的部落,運氣好,最后會逐漸變成熟蠻那樣,運氣不好,便會無聲無息的消亡。
但除此之外,很多妖也會刻意養著一些在自己的領地范圍內,倒不是養來吃養來玩,就像有些人玩種田游戲,喜歡上自己的家園變得物資豐富一樣,一些妖,也會刻意去找一些領地沒有的生物來豐容。
有些人會適應下去,逐漸把自己當成了一種動物,也有些,適應不了,或是后來妖看他們看煩了亦或者是覺得不合適,就會拔他們給趕走,這些零零散散的生蠻,也很容易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個小部落。
畢竟,妖看不上這種普通人的肉,其實很少會有妖主動去傷害他們,就像大象不會在意腳邊的螞蟻一般,而普通的野獸,在妖獸的領地范圍內,已經習慣了跟領地里的生物和平共處,通常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會意識到某一種生物已經被驅逐可以視作獵物去吃了。
甚至,有些妖還因此專門形成了一條產業鏈,那就是具備某些天賦神通的人,不停的讓各種類型的商品不停的生育,再將其賣給周遭的妖,量大從優,因為不是什么稀有品種還價格實惠,自然而然的,也就讓生蠻泛濫了。
如果說普通人看不起熟蠻,僅僅只是出于自身的優越感的話,那看不起生蠻,那就真的是因為他們長得像人,又似乎處處都不是人了。
可你要較真說他們不是人的話,他們流著跟人同樣的血,有著跟人同樣的皮囊,誰也沒法把他們開除人籍,所以,他們偶爾還會充當另一個角色,那就是奴隸。
如今的奴隸市場可沒有什么規范的地方,戰敗的、路邊抓來的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被奴隸商人當成奴隸的數不勝數,身為一種消耗品,人本身,其實也不會太樂意生蠻的消失,因為生蠻代表著經濟實惠近乎零成本的便宜貨,哪怕賣給別人時被砍價砍得離譜,對商人來說也有的賺。
而對風漪來說,這只是佐證自己猜測的另一個論點。
鬼王想維持那么多惡鬼的食物來源消耗,就必然不可能住在離人太遠的地方,這樣狩獵費勁,還不一定每次都能滿載而歸,沒有哪個勢力,會在選擇居住地點時去選擇周圍物資不豐富的,除非迫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