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上次陳四海給徐淵他們找房子時打聽了不少人家,其中有一戶位置不錯,不過因為院子太小一直租不出去,正好適合錢五帶著娘子兩人居住。
下午帶著他去問了問,一個月八兩銀子的租金,雖然跟府城比貴了許多,但在京都來說絕對夠便宜。
陳四海又給云娘找了個活計,幫成衣鋪子縫腰帶,不需要太好的手藝,只要縫的針腳平整就行。縫一條能賺二十文錢,若是手頭快的一天可以縫七八條,賺的錢足夠兩人花銷了。
云娘感激不盡,她沒想到平日看著不起眼的相公,認識的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跟著沾了這么多光
五月初徐淵去銷了省親假,正式入仕翰林院。
翰林院在皇城北處,離著家不算太遠,早晨起來二明趕著馬車送徐淵去點卯,下午再來接他回家。
二明的娘子叫豆芽,是個溫柔的農家姑娘,做得一手好飯,人又勤快能干。給劉翠花稀罕夠嗆,把自己攢的幾匹鮮亮布料都拿出來,給她和小丫一人做了幾身春天穿的衣裳。
徐淵打算給二明一個月二兩銀子做工錢。二兩銀子可不少了,在劉家屯種地一年也攢不下二兩銀子。
劉二明覺得給的太多了,每日也不用干什么活,光趕著馬車溜達幾圈就給這么多銀子,拿著心里實在不踏實,跟劉翠花說了好幾次。
劉翠花拍著兩個孩子的肩膀道“他既給你,你們就安心拿著,這銀子攢好了等年底回家時給你們爹娘置辦年貨帶回去”
二明感激的點點頭,小夫妻倆更勤快了。
徐淵如今手零零碎碎加一起有三千兩銀子,還有一些禮品暫時都納入了庫房,以后逢年過節肯定要送禮,這些東西可以借花獻佛拿去走動,能省下不少銀子。
可別覺得這三千兩銀子多,跟他一同入職的狀元和榜眼,回鄉一趟少說得收個上萬兩銀子,畢竟他們要落戶在京都,買房子的錢大部分都是別人贈予的。像陳英這樣廉潔的官,當年歸鄉省親的時候也收了七八千兩銀子。
當然也有一分錢不收的那種人,要么是家族底蘊深厚的世家,不需要旁人贈送銀錢,再有就是死心眼的老頑固,自以為清正廉潔兩袖清風,殊不知等到了京都上任后,家里連飯都吃不起了,更別說走動關系了
盛朝的官員是禁止做生意的,錢是死的,這三千兩銀子放在手里只能越花越少,如果只出不進,用不了幾年錢就不夠花了。
柴新主動找到他們,問他倆有沒有開鋪子的打算,可以出銀子入個股,什么都不用管每個月等著分紅。
柴新新開的鋪子是文玩首飾店,也就是男士飾品店。里面賣的東西可不少有發冠,玉佩,玉玦,香囊,扳指,手把件,折扇等等。
盛朝男女皆愛美,講究的男士身上帶的飾品比女子還多。為了提高宣傳,開業第一日便在店鋪門口掛了個牌子探花郎同款配飾。
休沐日徐淵還會戴上柴新送去的飾品來店里轉一轉。有這么個活招牌在,生意出奇的好特別是徐淵戴過的同款,幾乎供不應求。
一個月下來分了六百多兩銀子的紅利算下來一年差不多有六千多兩銀子入賬,可真是個一本萬利的好買賣
錢賺得多了徐淵也有點忐忑,怕以后被人詬病。抽空去了趟陳英府上把這件事告訴了他。
陳英倒是沒說什么,指著頭頂翠綠的玉冠道“這是你師娘買的探花郎同款,下次換些成熟穩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