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車趕到劉樹春家門口,見大門上已經掛上白番,院里也起了靈棚,劉翠花終于忍不住拍著大腿,嗷一嗓子哭出來“大哥誒”
屋內楊氏聞聲連忙往外走,兒媳婦和孫媳婦在身旁攙扶著她“翠花啊,你可來了你可來了”妯娌倆抱在一起泣不成聲。
小劉氏紅著眼睛,拉著他們往屋里走“伯娘快別哭了,仔細哭壞了身子,幺兒大郎快進屋,這一路上冷了吧。”
“還行,不冷。”徐淵抱著小丫,劉靈芝拎著行李跟在后面。
進了屋,孫媳婦張氏趕緊把孝布拿來,給幾個人帶上,劉翠花穿上麻衣哭的上氣不接下氣。
“怎么就就這么突然,都不給見一面啊”
楊氏拉著她的手搖頭“誰能想到,昨個還說要跟大福上山去拉柴火,下午跌了一跤就不行了,后半夜咽了氣。”
倆老了太太哭了半個時辰終于平復下心情。
劉翠花啞著嗓子問“東西都準備齊了嗎”
楊氏點頭“壽衣是前幾年提前備好的,穿著也合適,寶藍底繡壽字的緞面褂子,用的都是好料子。”村里的老人大多過了五十歲就開始提前準備后事用的東西,省的用的時候抓瞎,總不能光著屁股上路。
“銀子夠使不不夠我這拿了些。”
“夠用,棺材也是現成的,陰陽先生給看了日子,初十、十一不能出殯,十二下葬,埋在老墳塋地里咱爹身邊。”
“哎”劉翠花難受的嘆了口氣,生老病死,時至則行,誰也阻止不了,都是命啊。
“我原以為我病病怏怏的得走他前頭去,誰成想竟讓他搶了先。”楊氏說著說著又往下掉眼淚。
“可別這么說,嫂子你得挺住了,孩子們還指望你操心呢,你要走了誰疼他們”
旁邊兒媳婦和孫媳婦都紅了眼睛“娘,您保重身體啊。”
小劉氏是真心實意的心疼自己婆婆。劉家只有大福一個男丁,打她嫁過來那日起,楊氏拿她就當親女兒一般,從沒苛待過她。
“二伯母您勸勸她,從昨天到現在一口東西都沒吃,這么大年紀了,這么熬身體怎么受得了啊”
劉翠花一聽馬上打起精神“大嫂,你可不能這樣,你還打算跟著大哥一起走了你都給他操心一輩子了,也該享幾天兒孫福了”
楊氏熬了一天一宿,這會明顯有些精神不濟,靠在枕頭上搖搖頭“我才不給他操心了呢,這輩子跟他就沒享過一天福。”
“可不是你說咱倆嫁到他們劉家的時候,窮的揭不開鍋,事事都要靠自己,咱娘又是個潑辣性子,容不下人說一點不好,當年你生大福的時候,要不是沒人管,哪至于讓他落下腿腳上的毛病。”
提起這個楊老太太瞬間來了精神,支著炕坐起來,攢了一肚子的委屈忍不住往外倒豆子“生大福的時候正趕上秋天,我讓咱娘幫我看幾天,我好去地里忙活忙活,結果她扭頭就去了姑子家。”
“沒辦法我只能背著大福去地里干活,襁褓把孩子腿綁的太緊,勒壞了腿筋,劉樹春那老王八犢子因為這事還打了我,我不心疼嗎那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
那會剛楊氏還年輕,劉大富又是她第一個孩子,一點經驗都沒有,完全是摸石頭過河。為了干活方便把孩子緊緊的綁在身上,哭鬧也沒管,結果晚上回家才發現兒子的腿都被勒腫了。后來劉大福長大才發現,勒壞那條腿始終比另一條細很多,走起路來跛腳。
“當年他踹我胸口那一腳,到現在陰天下雨還疼,你說我給他生兒育女他也忍心下得去腳”
旁邊小劉氏給自己兒媳婦使了個眼色,讓她趕緊把粥端進來,看老太太這精神頭至少能吃兩碗。
劉翠花跟著一起罵“都是喪良心的,幸虧這條腿保住了大福的命,也應了這個名字,是個有大福氣的。”
提起劉樹春的不好,楊老太太也顧不上悲傷,老爺子活著的時候他當家,家里大事小情都是他說了算。劉樹春跟劉老漢還不一樣,他脾氣大不聽勸,若是不和心意還敢動手打人。也虧的楊氏是個好脾氣的,換成劉翠花兩口子早打上天了。
孫媳婦從鍋里端著溫熱的粥過來遞給楊氏“奶,你喝兩口。”
劉翠花伸手接過來塞到楊氏手里“把粥喝了,別讓孩子們跟著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