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宋的慣例,張韻現在招募的乃是廂軍,其本質和禁軍是有很大區別的。
為防止武將叛亂,禁軍在兵力部署上,大致一半守京畿,一半戊諸郡,京城與畿輔兵力亦大致平衡,以便內外相制。
同時實行“更戊法”,畿輔與諸州禁軍定期更換駐地,以使兵不識將,將無專兵。
禁軍編制,又為廂、軍、營(指揮)、都四級。廂轄10軍,軍轄5營,營轄5都,每都一百人。
各級統兵官分別為:廂都指揮使;軍都指揮使、軍都虞候,指揮使、副指揮使;都頭(馬軍稱軍使)、副部頭(馬軍稱副兵馬使)。
而廂軍,則屬地方軍,又名為常備軍,實際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機構的雜役兵。
受州府和某些中央機關統管,總隸于侍衛馬罕司、侍衛步車司。
其主要任務是筑城、制作兵器、修路建橋、運糧墾荒以及官員的侍衛、迎送等,一般情況下沒有訓練和作戰任務。
廂軍包含步軍和馬軍兩個兵種,編制分軍、指揮、都三級,且統兵官與禁軍同,以目前的情況看來,馬軍是不可能有了。
當然了,大宋還有鄉兵、番兵、土軍和弓手。種類之多,讓張韻十分的頭疼。
不過這些都與張韻沒有多大的關系,因為圣旨上的最后一句,在目前的情況下足以跳出這些約束。
泗州已經重新被金軍重新占領,而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張韻練成的廂軍。將會隨著戰局的發展東征西討。
只要韓侂胄不倒,對張韻以后的發展才能更加的有利!
徐平這家伙,自從進了軍營就好似蛟龍入水,若是沒有他在,張韻自己還真搞不懂這編制問題。
不過,徐平提出來的練兵之法卻被張韻否決了。戰陣固然總要,但那需要長時間的訓練磨合才能完成。
以現在募兵的情況看來,練習徐平所說的岳家軍戰陣,尚不到時候。
“小郎君,這戰陣可......”徐平的話到了嘴邊卻又咽了回去,因為一炷香之前張韻已經表明了態度。
其實張韻的理由也很充分,岳家軍的戰陣是常年累月與金軍對戰總結出來的不假,但兩個月的時間,對于這群剛剛放下鋤頭的人來說根本就不夠。
如果都是百戰老兵的話,張韻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此法!
見事不可為,徐平便不再堅持。仔細想想,張韻說得也沒錯,不過他還真的想知道張韻如何在兩個月之內完成這支廂軍的訓練。
在冷兵器時代,嚴格的戰場紀律是必須的。戰場之上,一旦失去了約束亂了陣型,尤其是在面對騎兵的時候,后果不堪設想。
更何況目前大宋以步兵為主,戰馬又急缺,因此張韻更傾向于吳玠當年的對陣之法!
但這些都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令行靜止。
前世的張韻沒有參過軍,但是對于軍訓這一套東西還是很熟悉的。想要更快的達到目的,恐怕只有此法才能解決。
很快,張韻發現事情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這時候的百姓識字的不多,能夠分清左右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不若在士卒的胳膊上,分別綁上兩種顏色的布條,這樣可以加快他們的認知速度!”
這是剛剛到達的秦明想出的方法,此言一出,張韻兩眼放光,看來自己沒有選錯人,秦明這個家伙絕非等閑之輩。
說做就做,挑選了部分人員測試以后,效果居然出奇的好。
在整個訓練計劃中,站軍姿是最基礎的一項,它可以很好地錘煉一支軍隊的耐力、紀律以及堅韌不拔的精神。
因此,當大伙還在學習左右方向的時候,張韻已經從兩千人中挑選出了較為激靈的兩百人開始了單獨授課。
這樣的做法,與后世的教導團如出一轍!
炎炎烈日之下,兩百人,排成兩個方塊隊,每隊縱向十人,橫向十人,徐平、墨有才以及被秦明帶來的幾十名士卒,都被任命為都頭居于首列。
張韻的身影就在這兩個大方塊中來回穿梭,不時發出陣陣咆哮,手中的軍棍也不會輕易的閑著。
“全身繃直,昂頭,挺胸,收腹,抬下巴!雙眼平視......雙腳并攏......讓你收腹不是撅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