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兩百人的重裝甲士出現,包括富察元怒在內所有的金兵都開始絕望了。
別看在馬背上他們耀武揚威,一旦下了馬背,即便是列陣而戰,根本就不是宋軍的對手,更別說面前的重裝甲士了。
步人甲,這可是宋軍核心戰力才會裝備的重裝鎧甲。此甲由1825枚甲葉組成,一般重量達58宋斤,如果換算成現在的重量,約么29.8公斤上下。
但在實際情況中,也可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進行甲葉的增加,當然其重量也會隨之增加,而大宋官方版的標準便是58宋斤。
而長槍手的鎧甲重量定為32-35KG,由于弓箭手經常卷入近戰格斗,其鎧甲定為28-33KG,弩射手的鎧甲定為22-27KG。
相對于同時期的歐洲步騎兵的鎧甲,其類型還以鎖子甲為主,遠遠沒有達到如此的重量。鎖子甲的重量不過15公斤,15世紀時的哥特式全身甲也只有20公斤。
雖然17世紀最重的盔甲達到了42公斤,但普通的重型四分之三甲也只是在20-30公斤的范圍內。
以重量而言,中國宋代的步人甲算的上是中國歷史上最重的鎧甲。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宋朝缺少騎兵,只有依靠重裝步卒與騎兵對抗。
根據《武經總要》記載,北宋步人甲由鐵質甲葉用皮條或甲釘連綴而成,屬于典型的札甲。
其防護范圍包括全身,以防護范圍而言,是最接近歐洲重甲的中國鎧甲,但是也沒達到歐洲重甲那種密不透風般的防護程度。
如果包括兵器在內,大宋重步兵的負荷高達40-50KG,由于裝備過重,機動性受到影響,往往在戰場上錯失全殲對手的戰機。
即便是岳飛、韓世忠等名將,也是率領身著鐵甲,手持長槍或強弩的重步兵,以密集陣型依托壕溝堡壘,和少量具裝騎兵屢屢擊敗金朝的鐵浮屠與拐子馬。
而張韻這兩百人的敢死營,完全就是按照此等標準來裝備的。除了徐平手持兩把金瓜錘以外,其余敢死營士卒一半配備大刀,另一半則裝備了大斧。
因此,當著兩百人列陣進攻之時,已經注定了甕城中金軍的覆滅。
唯一讓人遺憾的是,富察元怒這個家伙發現戰局一邊倒了之后,很爽快的便投降了,完全沒有誓死頑抗到底的決心。
對于這樣的結局,徐平滿臉的郁悶,自己還沒有大開殺戒,這仗就打完了。
反觀張韻,則是滿臉的笑意,親切的接見了被俘的老將富察元怒,并讓其勸降城外四百余名騎兵。
只可惜,金軍并不傻,見到富察元怒被俘,幾乎頭也不回的撒丫子跑路了。
“我靠!我的戰馬啊......”望著策馬北去的騎兵,張韻不由的怒罵了一句,心中感慨萬分。
北上第一戰,就這樣匆匆結束。戰后統計,己方折損五十八人,輕傷四百四十六人,而金軍戰死三百二十三人,被俘一百三十二人,繳獲完整無損的戰馬近四百零三匹。
這樣的戰果,對于張韻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這是成軍第一仗,即便是戰局過程中出現些許瑕疵,但也是一場勝利。
相對于目前的局勢來說,這樣的勝利卻是少之又少的。
“刺史,金軍俘虜如何處置?”統計完了戰果,秦明借機向張韻請示。
思前想后,張韻覺得既然是俘虜,那就應該充分發揮其剩余勞動價值,掩埋尸體這種事自然就由這群俘虜承擔了,只有金軍主帥的富察元怒一人被特赦。
什么?屁股上有箭傷?治,一定要治,張韻還指望著用他做生意呢!
現在的富察元怒對張韻來說,完全就是一寶貝疙瘩。當其提出治傷之時,張韻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盱眙之戰雖然結束,前來攻城的金軍騎兵折損過半,但終究還有五百余騎兵逃脫了。
草草寫了一份戰報,張韻再次在地圖前發起呆來。
日前九路金軍大舉南下,基本勢如破竹,如果歷史上記載的沒有錯,畢再遇此刻定然奉命去解楚州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