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擴在朝堂上突然的強勢,讓所有朝中大臣十分的驚訝,當然,韓侂胄是除外的。
可當議和的圣旨下達后,鬧得最兇的不是主和派,反而成主戰派。
為此,韓侂胄可沒少傷腦筋!他可沒有想到,自己的陣營中居然還有反對的聲音。
鬧歸鬧,但張韻對當下時局的分析不敢說有多透徹,至少趙擴是深信不疑。
至于北伐,韓侂胄主動上奏折認罪,即便是趙擴自己也開始反省。
北伐初期,由于宋軍的突然進攻打了金軍一個措手不及,方才有了泗州大捷。
接著張韻憑空出現,在泗州大捷的基礎上錦上添花。
但隨著金軍反應過來之后,宿州、唐州之戰接連失利。
之后金軍開始反擊,大宋完全陷入了被動!
若不是西軍整備完畢,張韻這個泗州刺史占領宿州斷了金軍的糧道,再加上畢再遇又堅守**,才使得戰局出現了轉機。
而后張韻又陣斬仆散揆,極大地打擊了金軍的士氣,才使得金庭有了議和的想法。
三月下旬,隨著趙擴圣旨一起到達泗州的除了畢再遇之外,還有一位文官,此人就是方信孺。
方信孺,字孚若,興化軍人,有雋材,未冠能文。這是張韻記憶中史料的記載,他最佩服的還是方信孺的氣節!
如果不是自己出現,攪動了歷史的軌跡,恐怕此次議和便是以方信孺為首了。
“見過張刺史!刺史之威名如今響便臨安,方某佩服得緊!”剛剛見面,方信孺便放低了身段,拍了張韻一個不大不小的馬屁。
“哈哈哈,放參議言過,言過了!我等為國效命,當不得如此夸贊。”張韻顯得有些準備不足,只能打著哈哈打算混過去。
“刺史火燒淮陰,奇襲宿州,陣斬仆散揆,此三件大功敢問天下何人能及!”
“方參議若在夸獎,我便要飛上天了!”
“哦,哈哈哈哈!”
開場的氣氛是愉快的,但接下來的圣旨卻讓張韻感受到了肩上的擔子。
“官家盡然會讓我牽頭議和?”已經接了圣旨的張韻自言自語道。
原本歷史上的嘉定議和,現在即將變成了泗州議和,張韻怎能不差異。
眾人一陣商議之后,張韻認為還是應該派人先去金國那邊接觸一下,之后再商議具體的事項。
這人選嘛,自然是由方信孺最為合適,至少張韻不用擔心這家伙貪生怕死損壞了大宋的利益。
“方參議,此行事關重大,還請參議牢記一句話!”說道這里張韻故意買起了關子。
“刺史有話直言便是!”方信孺一臉期待的答道。
“不服就來戰!”張韻這話說的鏗鏘有力,聽得一旁的畢再遇不住的點頭。
北伐戰事到了今天,金軍也是強弩之末,若是讓他們再一次組織大規模南下,恐怕也是力不從心。
張韻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才有這如此強的底氣。
其實,眼下最不想打仗的便是金庭,大好的北方疆土,卻被他們糟蹋到赤地千里地步,聽著就讓人心寒。
方信孺作為大宋的議和使者,向著宿州而去,在那里,他講代表大宋向金庭傳達議和的意愿。
至于結果怎么樣,沒有人能猜到!
畢再遇此番奉旨北上泗州,也是趙擴在為議和之前的小規模戰爭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