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的大宋,結婚相對于之前的朝代,簡化了不少。
通常情況下,古人結婚都必須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步。
但在這個時候取掉了問名、請期這兩部,由于這個時期的經濟已經十分的繁榮,在議婚時,又出現了相媳婦和通資財的做法。
所謂想媳婦,通俗點就是相親。男女雙方約定一個雙方見面的日期。
如果相中就在女子的發髻上插上金釵,成稱為“插釵“,如果不中意,則要送上彩緞,稱為“壓驚“
通資財,則是在通婚書上除寫明男女雙方的姓名、生辰外,還要寫明家中財產狀況,嫁娶論彩的表現十分明顯。
在親迎之前,男方要送花粉一類的東西“催婚“,女家要用帳幔,被褥之類的裝點新房,稱為“鋪房“。
迎親時,新郎領著花車或花轎來到女家,花轎迎親也是由此開始。
雖然宋朝的士大夫都還是習慣于做馬車,但民間已經有坐轎子一說。
新娘上轎后還有討吉利錢要喜酒吃的習俗。來到男方的家門口,新娘下來,有“撒谷豆“求吉利的做法。
而新娘入堂后又有拜堂,新婚夫婦需手牽“同心結“,新人先拜天地、祖先,然后進入洞房,夫妻交拜。
交拜后新人坐于床上,行撒帳、合髻之儀。
合髻,就是新婚夫婦各剪一縷頭發,結成同心結的樣子,作為婚禮的信物。
此后還有除花、卻扇的儀式,直到滅燭為止。
如果你以為這樣就完事,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滅燭的這一段時間里,前來的賓客無論老幼都可以惡作劇,刁難新人,這就如同后世的鬧洞房。
如果你認為鬧完洞房就結束,那依舊錯了!
次日早上,新婚夫婦拜過公婆之后,婚禮才算結束。
當張韻聽完這些流程的時候,神情便的有些恍惚。這一套走完,怎么感覺和后世的婚禮儀式沒有太大的區別。
此刻他就只有一個感受,那就是“累”!
“這還讓不讓人洞房了!”張韻也只是心里這樣想想,口中是絕對不能說出來的。
由于是官家的賜婚,因此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這五步都在張韻的強烈反對下去掉了。
至于女方家里怎么想,沒看趙貴和一臉的郁悶,還是早晚早了事,這些天他已經被狗糧喂得很撐。
女大不中留這句話,現在趙貴和這個作為兄長的是深有體會。
雖然答應了張韻之前的建議,但劉氏終究還是有底線的。目前的張府,如果只是他們母子二人那是搓搓有余。
但在怎么說,趙敏也是個郡主!
下嫁到了張家不能讓她過的太委屈不是?因此,買房子之事便被提上了日程。
聞言的張韻隨口說了句:“我靠!”
看來不僅僅是后世結婚需要買房子,原來在大宋結婚也是要買房子的。
“娘,買房子多浪費錢…”張韻這話還沒有說完,就被劉氏堵回去了。
“你小子缺錢嗎?郡主下嫁,怎能薄了宗室的面子!”劉氏這話說的句句在理,張韻完全沒有反駁之理。
可被譽為鐵公雞的張韻,依舊沒有放棄,自顧自的嘟囔了一句:“牛家村的莊園就快修繕完畢,到時候我們一起搬過去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