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令牌乃是隕鐵所做,想要冒充并非易事!
山洞口,一股股熱浪噴涌而出,叮叮當當的敲打之聲不絕于耳,墨三帶著面具赤膊著上身,一顆顆汗水從起胸口緩緩落下。
在張韻所帶來的這二十多人中,墨有才擅長機關之術,而墨三則是一把打鐵的能手!
在洞口徘徊了幾步,張韻覺得應該將鐵匠們移到洞外,若是洞內的震天雷被引燃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與墨三交代了一番,三人便一起向洞內走去,短短的數十米距離,張韻已經是汗流浹背,好在過了鐵匠區,洞內的溫度瞬間下降不少。
往前又走了一百多米,出現了一個大石臺,周圍散落了一地的工具及零件,看的張韻眉頭微皺。
“地上的各種零件都是實驗用過的廢品!”墨三急忙開口解釋。
張韻點了點頭,現在這種技術環境下研發火槍卻是一件難事,不過墨家這群家伙能夠做出樣品來已經實屬不易。
在當下,大宋的火藥多用于爆竹生產,軍事上除了突火槍,即便是震天雷也是少之又少。
而張韻所用的震天雷,也是在弄出了顆粒火藥之后才增加了威力,一旦消息泄露后果不堪設想。
因此,現在的火槍研發,也僅僅只有墨家這二十幾人清楚。
石臺上一個長長的木匣中,一把筒體烏黑的火槍出現在了張韻的眼前。
伸手取出火槍,用手掂了掂,約莫十二、三斤的樣子。無論是材質還是做工,與后世比起來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但眼下受技術限制,能夠做成現在的模樣已經很不錯了!
從外形上看,墨三他們打造出來的火槍與自己當初所畫的圖形基本一致,槍管為上好的鋼鐵做成。
外表質地細致,厚重光滑,槍口呈喇叭狀,槍床乃用木制,油光锃亮。
最關鍵的擊發槽,也是讓張韻大開眼界的地方,完全與后世的一模一樣,古代工匠的智慧真的是不容小覷!
試著扣動了一下板機,阻力大,費勁不小,擊錘重重敲打在火門邊上,發出清脆的震響,冒出火星。
張韻連續扣動十次,除了兩次啞火之外,其余都能成功。
換句話說,啞火率在百分之二十,這種程度的啞火率是可以接受的。
張韻滿意的點了點頭,而后問道:“制造難度打嗎?批量生產如何?”
墨三有些無奈的看了一眼墨有才,只見墨有才點了點頭示意他有什么便說什么。
“此物制作實屬不易。若無六郎的圖紙,我們窮其一生也無法造出!”一個不大不小的馬屁,拍的張韻挺高興。
頓了頓,墨三繼續說道:“槍管、槍床制作起來倒是不難,有上好鐵石以及及熟手鐵匠即可。最難的,就是這擊發槽。每一個零部件,都反復打磨多次,才有一少部分合格成品!”
“燧石片呢?可否量產?”聞言的張韻繼續問道。
“燧石反倒不難,就是需要時間打磨!”墨三立刻回答道。
“對了,望山呢?刻度可好用?”
“望山不難做,西漢時期已經有了一定的制作工藝。刻度再經過反復測試,目前能夠保證百米內的準確度!”
提起望山,墨三顯得異常興奮,這門手藝已經失傳了很久,如今再次被他們墨家改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