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聲望的上漲,張韻已經準備開始征兵了。
就這百十號人,在靜江府內還可以,但整個廣南西路可是有二十五個州,六十多個縣。
征兵的告示,張韻依舊沒有通過靜江府衙下發,而是以自己廣南西路宣撫使的名義發出的。
告示一出,整個靜江府為之震動!
“應官家旨意,廣南西路宣撫使張韻征召新軍一千。凡大宋治下子民,十五歲至三十五歲之間,高五尺五五寸尺,身強體健之人均可報名。”一名書生模樣的人站在人群前面大聲的念著。
“軍餉如何?你倒是快念啊!”一名身高體寬的漢子急忙問道。
“急什么急,待我喘口氣!”書生沒好氣的回了一句。
“選拔合格者,待遇從優,每月軍餉一千錢,如遇戰事,則發雙餉。若殺敵立功,另行封賞,并官升一級。凡我大宋好兒郎,請于十日內至靜江府城軍營報名,過時不候!”
書生語畢,看了一眼站立在告示四周士卒,那種氣勢,絕非一般廂軍能比,恐怕與禁軍比起來也差不到那去。
在大宋,不論禁軍、廂軍,還是屯駐大軍等,一般都采用招募的辦法。
招兵的主要體格標準是身高,即身高就是宋朝時募兵的硬指標之一。
從宋太祖到宋哲宗,基本都是按身高挑選士兵。
宋太祖招禁軍時,要求身高五尺八寸以上的才能入選上等禁軍,正規軍標準五尺五寸。
按宋朝度量衡制,一尺等于十寸,一寸合現在三厘米多一點,那么也就是說一米七就可以加入宋朝的正規軍。
宋真宗招廂軍時,也規定最低身高不得低于五尺二寸。
而大宋朝廷對各級禁兵、廂兵將士,屯駐大軍將士等,都發放軍餉。
軍餉級別也極為復雜,既有官兵差別,官與兵又各有等差,因各地幣制、物價等差異,又形成地區差別,甚至因身高也有所區別。
史書記載,宋仁宗就是按身高給士兵們發軍餉的。
身高五尺八寸以上,月薪一千文;五尺七寸以上,月薪七百文;五尺六寸以上,月薪五百文。
這種方式也是夠奇葩的了,不過張韻拋出了月薪一千文,在整個廣南西路來說,已經算得上是高軍餉了。
白凈的書生還在沉思,可圍觀的百姓卻炸鍋了。一千文的軍餉,對于他們這些窮苦人家來說,已經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征兵的告示一經發出,火熱程度連張韻自己都沒有想到,最終還是劉秉從側面提醒,一千文的軍餉實在是超出廂軍很多。
整個廣南西路,靜江府的廂軍能拿到月餉五百文的少之又少。了解了實際情況,張韻有些尷尬,不是他不想省錢,而是告示已經發出無法撤回。
不過這樣的高額軍餉,帶來的效應也是不一樣的。
張韻目前只打算征召一千人,可短短十天之內,報名的人數卻多達四千之眾。
放眼整個大宋,在結合民間流傳的說法,這個報名數量有些高的嚇人。
窮苦百姓前來也就罷了,不少不甘于在廂軍中混日子的士卒也來湊熱鬧,這下可難壞了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