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相遇,都擺出了慣用的陣型,這時候,己方陣營中射出無數發炮彈,遠遠的就打的,使得另一方驚慌失措,而后潰不成軍。
接下來就是己方全力沖殺,一場大勝在所難免!
“大黑個?大黑個?笑啥呢?”許俊使勁拍了拍陷入了淫意的徐平。
當下的戰爭,兩軍交戰前,通常情況下都是先布陣,因為這樣軍隊才有組織力,若是散一盤散沙,只需騎兵一個沖擊就會被沖垮。
傳統的密集的陣型,對于大炮而言,簡直就是大餐!
只可惜,現在沒有人知道張韻已經開始想著開花彈了,實心彈這東西,畢竟威力有限!
“毫不夸張的說,新軍若是裝了此種火炮,無論金軍或者其他軍隊,只需開上幾炮,然后一個沖鋒,敵軍必敗無疑!”這是秦銘在沉默了半晌之后得出的結論。
這一點,同樣身為武將的許俊也是非常的贊同的。
沒有等張韻下令,徐平、秦銘、許俊三人已經撒丫子沖向稻草人所在靶場。
但這些都不是張韻關心的,眼下他最希望知道的就是產量問題。
按照現在的工藝,所有工匠一起動手,一共制作出了二十件可用的泥模。
之后,工匠們開始用爐子融化鐵水,倒入泥模之中。
而后等泥模之中的鐵水凝固后,再把泥模敲碎,這才算是第一步。
當然了,一個泥膜只是一半,隨后還要將這一半的鐵模與其匹配,如果兩半鐵模能夠完美的匹配起來,那才算是成功,反之則失敗。
最后經過對比,二十件鐵模,只能拼接出六件完整可用。
隨后就是最關鍵的步驟,將打磨好的兩半鐵模拼接成一個圓筒,而后工匠們用已經制作好的泥芯放入鐵模圓筒中。
在底部的鐵模上,有兩個手臂粗的洞,加上最后面的引信使用的洞,就可以把泥芯均勻的固定在鐵模中間。
這樣澆筑時不會因為外力的原因,讓炮管厚度變得不均勻。
旁邊的兩個洞,就是火炮的卡槽,就像兩支手臂一樣,能夠很好的卡在炮車上,這樣做的目的,是用來抵住炮彈發射時的后坐力。
第一次的鑄炮,因為經驗不足,六件中鐵模只有三件成功。其余的不是炮管厚薄不均勻,就是有蜂窩,需要重新回爐。
不過,這三門成品,到用來做射擊實驗的時候,只剩眼前這一門,其余兩門都耗費在了實驗之中。
如果不是因為有炮架和輪子,恐怕這門火炮在實戰中很難投入使用。
這炮架和輪子都是用鋼造的,主要原因鋼的重量比銅要輕,而且耐用。
雖然,現在的煉鋼技術達不到后世的程度,但炮筒都能用,炮架更不用說了。
只不過,需要耗費時間進行保養,否則然容易生銹。
張韻知道,史書上記載的最早的火炮,大部分炮架都是用木頭做的。
這樣雖然解決了運輸的問題,但卻無法承受開炮時的后坐力。在到達戰場之后,還要將大炮拆下來壘一個炮臺,非常不方便。
像眼前的這種火炮,張韻完全是按照拿破侖炮設計的。
自帶金屬炮架和輪子,不僅轉移速度快,而且隨時都能參加戰斗,還便于轉向和瞄準。
既然知道優劣勢,當然就要選擇最好最合適的那種!
整個火炮加上炮架也就一千五百來斤,雖然人拉著吃力,但是用匹馬牽引那就要方便許多。
因此,運輸用的馬匹,又成了眼前急需要解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