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最好的人選,沒有之一。
他是學生,
他的論文登上了《Nature》的封面。
當然...還有蹭熱度。
但是非常遺憾,在這個科研界普大喜奔的日子里,這些民間科學團體似乎受到了阻礙,只要發的帖子瞬間被一大群吃瓜網友強烈圍觀,這些初中生畢業的那是吃瓜群眾的對手,很快就敗下陣來。
這一天,
科院材料技術研究所,汪雄汪副所長剛到辦公室,算了一下時間,似乎今天是《Nature》發刊的日子。
在下午,
他就拿到了《Nature》的最新期刊。
然后被震驚到了。
封面是徐茫?
當即,
汪副所長拿著最新一期的《Nature》,前往了科院材料技術研究所所長辦公室。
很快,
汪副所長見到一位七十多歲的老者,頭發煞白卻很精神,他就是科院材料技術研究所所長,名叫于德春,科院院士級別,材料學的頂級巨佬。
“于老。”
“還記得我和您提過一位叫做徐茫的學生嗎?”汪副所長嚴肅地說道:“他的一篇論文《電子質子協同理論》登上了這一期《Nature》的封面。”
“哦?”
“就是你經常和我說的什么國際科技期刊?”于老好奇地問道:“你不是說這期刊難度很高嗎?”
“對!”
“難度的確很高,但并不意味著無法被收錄,只要質量過硬,并且又重大突破,就很輕松。”汪副所長把《Nature》期刊遞到于老面前:“您讀一下吧,徐茫的這篇《電子質子協同理論》真的很有意思。”
話落,
于老拿起老花鏡,仔細著這篇《電子質子協同理論》學術論文。
幾分鐘后,
于老忍不住大贊道:“很有想法的一個年輕人!”
“他真是復大的學生?”于老好奇地問道:“那他可以來試試我們這個工作呀。”
汪副所長笑了笑:“于老您可能不知道,其實我早就去見過他了,并提出來幫助我們完成一項工作,也就是關于石墨的問題。”
“他怎么說?”于老追問道。
“他跟您,還有我,都是老鄉,寧市人。”汪副所長笑道:“自然答應了,現在是我們所的掛職研究員。”
“很好!”
“現在的科學不單單需要扎實的基本功,還需要異想天開的大腦。”于老感慨道:“利用量子力學,去調整材料之間的內部原子結構,真是一個天才!”
聽到于老的話,汪副所長也挺感慨,現在的科學不再是做單一研究,而是眾多學科相互之間的交叉。
“他是學什么的?”
“物理,理論物理。”
“什么?”
“理論物理?”于老詫異地看著汪副所長:“小汪...你確定這位叫徐茫的學生,他學的是理論物理?”
汪副所長苦笑了一下,別說于老會如此驚訝,自己剛剛知道徐茫是學理論物理后,也是同樣如此,但這只是剛剛開始,后面還有更加驚悚的。
“他是文科生,到了大學讀得物理。”汪副所長說道:“還有...咱們用的材料數據庫,以及那個智能合成軟件,就是徐茫一個人花了十來天的時間,獨立研發的。”
于老徹底無語了,徐茫徹底改變了他七十多年的價值觀,不得不感慨...自己真的老了。
“老了!”
“不服老也不行了。”雖然于老的語氣充滿著無奈,但臉上卻掛著開心的笑容:“我們終將被年輕人給追趕上,但這也是好事情,誰說年輕人沒有科研精神?”
“我看咱們國家的年輕人,最有科研精神!”于老一臉認真地說道:“徐茫只是千萬之中的一個,我相信還有很多像徐茫這樣的,在科研的道路上堅持創新與獨立,只是他們默默無聞罷了。”
“以后誰再說年輕人不行,我就拿徐茫為例,好好和他們杠上一杠。”于老說道。
此時,
遠在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