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夫?”
“你是黑洞領域的專家,你會選擇哪一個理論框架?”卡特問道。
“雖然我很想選擇徐教授,畢竟他的框架可以成功計算出黑洞噴流的時間,可是...實在無法理解他的長公式,就算理解了...計算過程太復雜。”迪夫說道。
切斯特問道:“你是選擇老的框架理論?”
“不!”
“平時用老的框架理論,如果要計算黑洞的等離子噴流現象,我還是會選擇徐教授的長公式,畢竟沒有第二個選擇。”迪夫解釋道:“我估摸著未來有人會研究這個長公式,并且把它不斷完善。”
迪夫選擇了最務實的辦法,而他的選擇方式,也是很多人的選擇方向,平時研究采用老的理論框架,但需要計算等離子噴流現象時,可以選擇這個長公式。
沒辦法...
沒有其他的選擇。
與此同時,
NASA,
卡爾克教授看著上面的長公式,作為黑洞領域的大佬級人物,他基本上弄懂了原理,作為少數可以理解這個公式的人,他被這個長公式給吸引了。
美妙!
簡直太美妙了!
無論從哪個角度去觀察,這個公式都無懈可擊,當然...復雜是復雜了一點,不過目前看來沒有可以進一步精簡的可能性。
“教授?”
“這...這您看得懂嗎?”一位實習生問道:“我連什么意思都不知道。”
“...”
“你們看不懂是正常的。”卡爾克教授嚴肅地說道:“這需要非常扎實的數學能力,如果數學沒有到達一個層次水準,連理解都無法理解里面的奧秘。”
“...”
“...”
“...”
聽到卡爾克教授的話,在場的幾人很失望,不過他們的失望不是針對于徐茫,而是針對自己。
太沒用了...
連一個公式都看不懂。
“你們別傷心。”
“我敢打賭...全世界很少人可以理解這個公式。”卡爾克教授認真說道:“這個公式需要研究,需要不斷去深挖它的潛力,我覺得這個長公式有很多的用處。”
呃?
很多用處?
幾位實習生有一些迷茫,這不過是一個用于計算黑洞公式,還能有其他的作用?
“你們別不信!”
“這個長公式可以拆分,而拆分后的一些算式,可以用于黑洞方面的很多數據計算,比如計算角動量,粒子行進的最大距離,內部加速區域,黑洞質量。”
“教授...”
“您能不能幫我們簡略解答一下?”一位實習生問道。
“可以。”
“首先這是一個全新噴流能源機制的模型,我們需要拋開原有的理念,以一種全新的思維去理解。”卡爾克教授說道:“徐教授發現了一個之前觀測數據中的一個問題,光學與倫琴射線光之間的延遲。”
“之后他將這段時間延遲乘以粒子的速度,也就是接近光速,得到了一個關鍵數值...”
啪啪啪,
幾分鐘后,
卡爾克教授全部講完了,不過幾位實習生則滿臉的驚恐與迷茫。
這...
這是怎么被想出來的?
起初,
徐茫的基礎理論已經讓幾位實習生感到了不適,緊接著一大串長公式讓他們感到迷茫,現在這個公式背后的含義簡直就是絕望。
這一天,